- 汪钰文;李亚娜;林勤保;任纪州;王晓;李增辉;
通过熔融层插法,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材、改性蒙脱土(MMT)为气体阻隔剂、白色色母为着色剂制备高阻隔HDPE薄膜。分析MMT的种类及添加量对薄膜的物理性能、气体阻隔性能、色度、熔点等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薄膜相比,添加医药改性MMT和油性改性MMT的复合薄膜拉伸强度明显提高(P<0.05);而水性改性MMT的加入对复合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显著(P>0.05)。MMT能够改善HDPE对可见光的阻隔性。所有HDPE/MMT复合薄膜熔点略有提高,结晶度变大,且颜色变化在接受范围内,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油性改性MMT与HDPE具有较好的相容性。除2%水性改性MMT外,其他改性方式的MMT均能够降低复合薄膜的氧气透过系数。当油性改性MMT添加量为2%,复合薄膜阻隔性能最好,综合性能最优。
2021年10期 v.49;No.35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梁磊;元晓;高海波;赵丽丽;
利用TiO_2与氧化石墨烯(GO)制备二氧化钛/石墨烯(TiO_2-GR)材料,并将其与聚苯乙烯(PS)共混发泡制备可降解PS复合材料,并对PS复合材料的形貌、力学性能、保温性能以及可降解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号样品具有最低的导热系数0.032 W/(m·K),具有最佳的保温性能。力学性能方面,4号样品具有最佳的压缩强度以及冲击强度,分别达到7.1 MPa和19.8 kJ/m2。4号样品在光照下具有较好的可降解性能,在120 min光照下,其降解率达到48.2%。4号样品满足建筑保温材料的要求,并且其废弃后,可以有效通过光照进行降解,具有环保性。
2021年10期 v.49;No.35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王孝鹏;张学茹;陈杰;
将苯乙烯(ST)与抗氧剂3052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聚合型受阻酚抗氧剂P(ST/3052),并对其进行表征,并且探究P(ST/3052)的不同含量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T/3052)能够较好地提高ABS树脂的抗氧化性能,添加0.3%P(ST/3052)的ABS与纯ABS树脂相比,5%的质量损失温度提高11.33℃,氧化诱导温度提高7.2℃,黄色指数(YI)从10.95下降至6.96,力学性能保持率较高。综合分析,添加0.3%P(ST/3052)抗氧剂使ABS树脂抗氧化性较好。
2021年10期 v.49;No.35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马海鹏;杜智超;尹迪;
利用二甲基二氯硅烷改性废弃聚氯乙烯(PVC)得到改性PVC(MPVC),并将PVC和MPVC作为主要填料部分替代天然砂,制备不同PVC、MPVC含量的再生塑料混凝土复合材料,研究PVC和MPVC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VC填充的再生塑料混凝土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MPVC用量为20%时,MPVC-20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分别为61.5 MPa和11.7 MPa。MPVC-20的摩擦系数为0.59、磨损率为1.56×10~(-3)mg/m。耐久性方面,MPVC-20具有最佳的抗渗透性能以及抗收缩性能,其扩散系数为1.05,收缩率为0.21%。因此,填充MPVC的再生塑料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可以满足建筑行业的使用要求。
2021年10期 v.49;No.35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尹玉霞;楚云松;
通过乙酰化改性纤维素(ACN)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制备PBAT/ACN复合材料,并探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BAT/ACN(10%)的拉伸强度为30.4 MPa,冲击强度与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纳米纤维素晶体(PBAT/CN)相比提高37.2%,弯曲模量为1 132 MPa。ACN的加入量为10%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当温度为800℃,PBAT的残炭率最少(2.9%),而PBAT/ACN(10%)复合材料的残炭率最多(5.7%),说明ACN的添加有效增强PBAT的热稳定性。同时,PBAT/ACN(10%)复合材料在土壤微生物环境150 d后失重率达到21.3%,生物降解性能明显改善。
2021年10期 v.49;No.35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0 ] - 马秀颖;
对空心玻璃微珠(HGB)进行表面偶联修饰,制备改性玻璃微珠(mHGB),将mHGB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混合,经模压发泡制备建筑墙体HDPE保温层板材。探究HGB与mHGB的含量对HDPE保温层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3样品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其抗压强度和拉伸强度高于添加未改性HGB的HDPE保温材料,分别为38.4 MPa和20.3 MPa。同时,B3具有最佳的隔音性能,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吸收较好。B3的导热系数较低为0.051 W/(m·K)。B3的疏水性能也较好,其接触角相比纯HDPE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2021年10期 v.49;No.35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 孟笑毅;崔野;孙洪涛;王元霞;史颖;宋立新;刘立志;
环氧树脂上浆的市售碳纤维(CF)与聚丙烯(PP)相容性较差,影响PP/CF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上浆与无上浆的T700短切CF制备PP/CF复合材料,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作为相容剂与PP/CF制备PP/CF/PP-g-MAH复合材料。研究含有不同上浆剂的CF对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复神鹰上浆剂使复合材料相容性提升,结晶度下降,冲击强度提高;添加PP-g-MAH后,上浆剂与其相容性良好,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拉伸强度与冲击强度。东丽上浆剂对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无明显影响,但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添加PP-g-MAH后,上浆剂与其相容性较差,较无上浆复合材料,上浆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降低,导致拉伸强度与冲击强度略微下降。
2021年10期 v.49;No.354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董晓光;余志强;杜丽媛;林清怀;郭二茹;李俊贤;张玉清;
以溴代三嗪(FR-245)为阻燃剂,三氧化二锑(Sb_2O_3)为协效剂,采用反应注射成型(RIM)工艺,制备阻燃聚双环戊二烯(PDCPD)材料。通过垂直燃烧仪、极限氧指数仪、锥形量热仪、微电子万能试验机、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R-245在Sb_2O_3的协效作用下,PDCPD材料阻燃效果性能提升,呈现较好的力学性能。当FR-245添加量为15%,Sb_2O_3添加量为4%,PDCPD阻燃材料的UL-94等级达到V-0级,LOI值为28.6%,拉伸强度为30.6 MPa,冲击强度为19.2 kJ/m2。
2021年10期 v.49;No.354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边凯;蒋鸿儒;张迎霜;王晖;
采用甲醇预处理改性,经泡沫浮选分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PET/PVC)混合塑料,探究ZnO、NaOH催化甲醇预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讨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甲醇浓度对浮选分离的影响。通过L16(43)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浮选分离影响显著性,得出PET/PVC混合塑料的最佳分离条件。结果表明:ZnO或NaOH催化下,甲醇可以选择性润湿PET表面而对PVC无影响,且ZnO的催化效果比NaOH的催化效果好。PET/PVC混合塑料完全分离的最优条件为:ZnO催化下,预处理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5 min、甲醇用量20 m L、ZnO用量2.0 g/L;NaOH催化下,预处理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25 min、甲醇用量20 m L、NaOH用量20 g/L。PET/PVC混合塑料完全分离为PET和PVC的回收再生产提供前提条件。
2021年10期 v.49;No.354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姚小平;刘勋;王艳领;
利用聚磷酸铵-聚多巴胺-二氧化铈(APP-PDA-CeO_2)对环氧树脂(EP)阻燃改性,提升EP的阻燃性能,并解决APP与EP相容性差的问题。探究EP/APP-PDA-Ce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并分析阻燃机理。结果表明:APP-PDA-CeO_2颗粒在EP树脂体系中呈现良好的分散性与力学性能。与EP、EP/APP、EP/CeO_2和EP/APPCeO_2体系相比,EP/APP-PDA-CeO_2复合材料展现更好的阻燃性能。当APP-PDA-CeO_2含量为6%,EP/APP-PDACeO_2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最好,相比EP材料,EP/APP-PDA-CeO_2(6%)的TTI延长51 s,PHRR降低50.6%,THR降低35.7%,LOI值达到30.3%,UL-94为V-0级别,最大烟密度(MSD)降低至89.82,烟密度等级(SDR)降低至69.12%。
2021年10期 v.49;No.354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乔金莲;
以水为溶剂,合成一种聚-2-胺基-4,6-哌嗪基-1,3,5三嗪的新型成炭剂,并对该成炭剂的红外和热稳定性进行测试。通过该新型成炭剂与聚磷酸铵制备膨胀阻燃剂(IFR),探究IFR对聚丙烯(PP)的氧指数、垂直燃烧、热降解行为、燃烧行为、炭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新型成炭剂与聚磷酸铵质量比为1∶4,IFR-4使PP的阻燃性能最佳。当IFR-4的添加量为25%,PP/25%IFR-4的氧指数达到29.4%,1.6 mm垂直燃烧通过V-0级。新型成炭剂的热稳定性高,起始分解温度达到285.6℃,800℃残炭率达到32.8%。PP/IFR-4最大热失重峰对应的温度是481.6℃,800℃残炭率7.6%,热分解速率降低。加入IFR-4阻燃剂,复合材料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为435 k W/m2,总热释放量为3 827.3 MJ/m2。IFR-4的加入使PP材料形成致密的炭层。因此,IFR-4提高PP的热稳定性,PP表面形成的炭层,隔热隔氧,起阻燃作用,并且降低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
2021年10期 v.49;No.354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党在清;吕东亮;
为改善聚乙烯醇/淀粉(PVA/St)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降解性能,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的PVA/St复合膜(PVA/St/TiO_2),探究Ti O_2含量对PVA/St/TiO_2复合膜力学性能、水接触角、阻隔性和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VA/St/TiO_2复合膜制备成功,当TiO_2颗粒含量为1%,PVA/St/TiO_2复合膜综合性能较优。相比PVA/St复合膜,PVA/St/TiO_2(1%)的拉伸强度高达31.2 MPa,提高39.3%。PVA/St/TiO_2(1%)的水接触为110°,具有疏水性。PVA/St/TiO_2(1%)对水蒸气和氧气的透过率分别为3.2 g/(cm·s·Pa)和203 cm3/(cm2·d·0.1 MPa)。PVA/St/TiO_2(1%)经过120 d的降解率约为63%,与PVA/St复合膜相比提高14.5%。
2021年10期 v.49;No.354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陈曦;李文翠;俞晨龙;
为研究次磷酸铝(AHP)和水滑石(HTLc)含量对聚丙烯(PP)阻燃性能的影响,选用不同添加量的AHP和HTLc结合PP制备PP/HTLc、PP/AHP和PP/HTLc/AHP复合材料。对三种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性能测试,包括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实验、热释放实验和热失重实验。结果表明:AHP和HTLc的添加均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其中AHP使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提升效果较好,但HTLc的加入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提升有限。当AHP的添加量为4 g,HTLc的添加量为16 g,PP/HTLc/AH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最佳。
2021年10期 v.49;No.354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刘超;邢雪青;史颖;宋立新;龙凌;
以A356铝合金为基体材料,碳化硅(SiC)颗粒为增强体,通过超声分散液相熔融吹塑工艺制备不同SiC质量分数的Al/SiC复合材料,分析SiC的加入量对Al/SiC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C的加入抑制FeSiAl4.5相生成,加入质量分数1%SiC抑制效果十分显著。Al/1%SiC复合材料中α-Al晶粒尺寸明显减小且共晶硅组织更细化,此时纳米SiC在Al基体中分布均匀。SiC加入量增至2%、3%时,SiC增强体减小,基体α-Al晶粒尺寸与细化共晶硅组织的作用减弱。TEM分析可观察A356中FeSiAl4.5相组织形貌以及Al/SiC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的纳米SiC颗粒。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说明A356基体中Fe元素是以FeSiAl4.5相的形式存在。Al/1%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达到236 MPa、断裂伸长率增至10%,而Al/2%SiC与Al/3%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有限。
2021年10期 v.49;No.354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王清;袁霞;铁锐;
利用Moldflow模拟某自动制氧机叶轮的注塑成型过程,探究安装面圆柱度及扇叶端面圆柱度参数的优化方案,以提升叶轮动平衡性能。依据流动阻力及浇口匹配性结果确定最佳的浇口位置,构建浇注系统。初始工艺下的目标变量值不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艺组合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安装面圆柱度,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具有显著影响,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无显著影响。对于扇叶端面圆柱度,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具有显著影响,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最优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395℃,模具温度205℃,注射压力85 MPa,保压压力84 MPa。优化工艺下仿真模拟表明:安装面圆柱度为0.238 mm,比优化前降低26.5%;扇叶端面圆柱度为0.265 mm,比优化前降低37.1%,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模拟分析与试模验证叶轮外观状态良好,形状尺寸满足要求。
2021年10期 v.49;No.35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刘赞;
通过Moldflow软件分析汽车线束支架的注塑成型过程,以两个安装孔的轴偏移量为研究目标,设计正交试验分析注射速度、熔体温度、模具温度、保压压力和v/p切换体积对轴偏移量的影响。初始工艺下Moldflow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安装孔的轴线偏移量分别为1.356 mm(I)和1.473 mm(II),不满足设计要求。正交试验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注射速度85%,熔体温度260℃,模具温度60℃,保压压力55 MPa,v/p切换体积99%。优化工艺下Moldflow分析得到轴偏移量I为0.997 mm,轴偏移量II为0.891 mm,优化效果明显,均满足设计指标。试模产品外观状态良好,安装孔轴偏移量满足要求,产品可正常安装,验证优化工艺的合理性。
2021年10期 v.49;No.35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梁昊;张曹卿;顾局;
通过Moldflow分析某中央接线盒的翘曲变形优化方案。基于初始工艺参数得到最大翘曲变形量为1.627 mm,不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正交试验并分析最大翘曲变形量的极差及方差。结果表明:保压压力和模具温度对最大翘曲变形量的影响极显著,注射时间和熔体温度对最大翘曲变形量的影响显著,而v/p切换体积对最大翘曲变形量的影响不显著。优化工艺参数:熔体温度为215℃,模具温度为45℃,保压压力为32 MPa,注射时间为1.1 s及v/p切换体积为99.5%。利用Moldflow计算得到最大翘曲变形量为0.992 7 mm,相比初始工艺降低39.0%,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优化工艺的填充过程稳定、注射压力较小、外观状态合格。试模样品的外观良好,尺寸满足要求,优化工艺得到验证。
2021年10期 v.49;No.354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丁文敏;郭道明;董原君;
针对无线采集器收缩不均的缺陷,通过Moldflow对制品进行初始分析。以冷却时间、熔体温度、注射速率、保压时间和保压压力为试验变量,无线采集器的体积收缩率为质量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极差分析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冷却时间20 s、熔体温度320℃、注射速率80 cm3/s、保压时间12 s以及保压压力45 MPa。与优化前相比,制品翘曲变形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达到35.47%。
2021年10期 v.49;No.354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曹纪清;
基于Moldflow分析对某玻纤增强PA10T材料的气缸罩盖精分离器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模拟,考虑产品局部平面度和轴倾斜角,设计正交试验探究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案。通过Moldflow高级浇口定位器,确定最佳的浇口位置。结果表明:基于初始工艺参数,所有效应下的最大翘曲变形量为0.263 mm,对应局部平面度为0.164 6 mm,局部最大轴倾斜角为1.218°,不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工艺参数对平面度影响程度为:保压压力>v/p切换时的体积>熔体温度>注射时间>模具温度;对轴倾斜角的影响程度为:保压压力>注射时间>模具温度>熔体温度>v/p切换时的体积。综合分析得到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A4B3C1D2E3,相比初始工艺结果,所有效应的最大翘曲变形降低51.6%,局部平面度降低47.0%,局部轴倾斜角降低35.7%,实际试模状态验证其可行性。
2021年10期 v.49;No.354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张怡文;孙秀花;高昌录;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是制备水处理膜的理想材料。然而,PVDF膜表面疏水性极强,在水处理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质的污染,因此,对PVDF膜进行亲水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从表面涂覆改性、表面接枝改性和共混改性等3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者近年来对PVDF膜亲水改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21年10期 v.49;No.354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 郑云香;宗丽娜;张春晓;王向鹏;朱香玲;
改性吸水树脂凝胶具有吸附量大、吸附效率高、吸附后易分离,能够循环使用等优点,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简要分析改性吸水树脂作为理想吸附剂的结构特性,详细综述提升吸水树脂吸附性能的改性设计思路及合成方法,探讨改性吸水树脂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价值,分析吸附型吸水树脂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后续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吸附型吸水树脂尽快实现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2021年10期 v.49;No.354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王霞;彭靖;王轩;胡杰坤;
稀土作为聚氯乙烯(PVC)的性能改进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加工性和无毒环保特性,符合未来PVC热稳定剂发展的趋势,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对近年来稀土热稳定剂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有机酸作为稀土元素适配体的热稳定剂是研究的重点。含氮杂环类、乙酰丙酮、水滑石、姜黄素等化合物也用作稀土元素的适配体。结果表明:稀土热稳定剂可明显提升PVC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而加入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与化学助剂形成的复合型稀土热稳定剂,对PVC材料热稳定性的提升效果更佳。从稀土适配体化合物、复合型稀土热稳定剂以及减少生产成本等三个方面,指出稀土热稳定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1年10期 v.49;No.354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颜玉玲;梅容芳;黄余;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在集成网络、电子电气等领域对材料加工性能、散热性能的要求提高。与金属和陶瓷基材料相比,聚合物具有成本低、易加工成型、功能多样化等优点,使聚合物的应用广泛,但聚合物的不耐热和低导热严重影响聚合物体系在高导热领域的应用。因此,提高聚合物体系的导热性能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聚碳酸酯(PC)具有力学性能优异、透明性高等优点。本研究综述PC聚合物基导热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填料组分、不同的聚合物体系以及加工方法对PC聚合物基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提高聚合物体系导热性能的研究方案进行总结和展望。
2021年10期 v.49;No.354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张涛;杜国芳;张仲颖;
介绍3D打印技术的产生及应用领域,阐述塑料作为3D打印材料的优势和常用于3D打印的塑料原材料种类。对熔融沉积成型、立体光固化成型以及选择性激光烧结等3D打印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进行对比。综述不同3D打印技术制备的塑料及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3D打印塑料制品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对3D打印塑料制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2021年10期 v.49;No.354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于丹;
聚氨酯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优异的弹性、耐磨性,应用于生活中的众多领域。介绍聚氨酯、石墨烯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概述近几年石墨烯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石墨烯对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性能增强作用。分析石墨烯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面临的问题,如成本高、无法大规模生产、石墨烯分散性差、各种性质不能兼顾等。展望石墨烯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可能的应用前景。
2021年10期 v.49;No.354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李赟;
<正>随着塑料制品的普及,塑料行业的产销量稳居全球首位,随着塑料行业的发展,塑料生产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因为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都需要人才发明创造,所以塑料生产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够为塑料生产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塑料生产企业属于第二产业范畴,企业重视生产过程,容易忽视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2021年10期 v.49;No.354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 ] - 杜雯;
<正>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不断完善。塑料材料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和丰富的功能性,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工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塑料模具工业得到发展,但与国外顶尖工艺相比,部分塑料模具厂依然存在制造水平低下问题,如模具制造工期过长、修模次数过多、模具使用寿命不长等。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引入数学模型与建模算法,
2021年10期 v.49;No.354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戴雅娜;
<正>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塑料专业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需要融合思政元素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成效。由陈华栋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一书,立足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演变逻辑追溯相关的文献研究成果,并针对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价值表现、主要特征等进行阐述,运用实证分析法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塑料专业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范。
2021年10期 v.49;No.354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 邵进圆;
<正>新形势下,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塑料材料的重要作用日益呈现。舞台支撑装置设计需要塑料材料,以保障大型活动、演出、会议等舞台活动顺利开展,科学、有效地选择塑料材料十分必要。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张玉龙编、石磊编写的《塑料品种与选用》一书,指出舞台支撑装置设计中塑料材料的选用方法。该书介绍塑料材料在舞台支撑装置设计的作用,为相关行业及教学提供思路。
2021年10期 v.49;No.354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吴玲;
<正>全面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塑料包装材料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是我国对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现实举措。塑料包装材料课程必须注重学生的学情、思想状况,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原则。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崔戴飞、徐浪静编写的《思政活动课程建设案例集》一书不仅系统阐述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2021年10期 v.49;No.354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范思婕;
<正>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塑料包装容器的外观设计与美术风格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塑料包装容器具备实用价值和审美属性。美术元素在塑料包装容器设计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能够实现我国美术文化的传播,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2021年10期 v.49;No.354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3 ] - 杨洋;
<正>随着我国塑料化工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飞速发展,塑料产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塑料化工材料的生产研发中,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才能够促进材料的绿色发展,提升生产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塑料化工材料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塑料化工材料的使用过程中,通过理想化思政教育,提高塑料化工材料生产者的思想政治理念,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塑料化工材料生产技术,促进我国塑料化工材料的稳定发展。
2021年10期 v.49;No.354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