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文凡;蔡红珍;卢文玉;徐航;韩祥生;周焕东;
为充分利用燃料乙醇工业生产遗留的甜高粱渣(SSS)废弃物,采用碱液对SSS进行改性处理,借助注塑成型工艺制备SSS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SSS)复合材料,并系统分析了碱液浓度对SSS理化特性及HDPE/SS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碱处理浓度的增大,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但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碱处理浓度为4%时,复合材料的抗应力松弛性能具有一定的提升,过高的碱处理浓度则对应力松弛抗性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碱处理浓度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逐步提升,但表面疏水性逐步降低。
2020年11期 v.48;No.34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闫浩然;邱帆;汪楷丽;张大鹏;陈君华;牛斐洱;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一种Ni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以碳化和硼化的措施对材料进行修饰,得到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八面体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时表现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煅烧温度为500℃时,通过的电流密度为0.2 A/g,经过300圈的循环充放电后,比容量依然可以维持在477.09 mAh/g以上;同时在大电流密度循环条件下,也依然可以稳定在467.17 mAh/g的高可逆容量,且其放电效率一直维持到94.8%以上,这主要归因于材料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循环性能。
2020年11期 v.48;No.343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2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司璐璐;
以苯乙烯为原料经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球体,通过碳化反应合成了碳球,采用化学氧化法在碳球(Cs)表面生长了聚苯胺(PANI)。通过多种表征技术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证明了PANI已成功均匀生长于Cs表面,得到了PANI-Cs材料。将PANI-Cs材料作为电极时,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高达370 F/g。以一对PANI-Cs电极平行组装成的超级电容器去离子装置,在10 mA/g的电流下,0~1.2 V电压范围内,脱盐量可以达到22.3 mg/g;且循环100圈后仍能保持84%的脱盐性能,具备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2020年11期 v.48;No.34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曦;肖鹏;张旺;
将高岭土加入聚硅氧烷中,采用边打印边加热固化的3D打印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外观为白色的设定形状的聚硅氧烷/高岭土复合材料;并研究了高岭土作为增强相对聚硅氧烷/高岭土复合材料的收缩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掺至聚硅氧烷中并不影响聚硅氧烷的化学结构组成;复合材料中高岭土呈现均匀分布,能够使复合材料在受热固化过程中保证一定的外观形状;高岭土的加入使聚硅氧烷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2020年11期 v.48;No.343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蒋清梅;杨洋;廖明佳;
采用聚苯乙烯(PS)微球模板法制备了高效聚苯乙烯/石墨烯/碳三氮四(PS/GR/g-C_3N_4)光催化剂,研究了在模拟太阳光照条件下对抗生素和染料的降解效率,同时比较了PS微球对GR/g-C_3N_4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催化结果表明:PS/GR/g-C_3N_4光催化剂对于甲基橙和四环素都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120 min后降解效率分别为99%和70.55%。循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PS/GR/g-C_3N_4光催化剂在经过多次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催化效率。
2020年11期 v.48;No.343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宁;赵海宾;高赞;李民;李富松;
选用陶瓷纤维作为增强相,以聚丙烯(PP)为基体材料,将陶瓷纤维与PP颗粒通过双螺杆挤出工艺制备PP/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通过冲击强度、垂直燃烧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分析PP/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表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陶瓷纤维已成功地掺入PP中,且陶瓷纤维在PP中均匀分布。垂直燃烧实验表明陶瓷纤维掺入PP中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测试表明,10%的陶瓷纤维掺入量使PP表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
2020年11期 v.48;No.343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玥;岳金方;
选用银(Ag)纳米颗粒作为抗菌剂、二氧化钛(TiO_2)作为增强相加入聚乳酸(PLA)中以提高力学性能、细胞黏附性能和抗菌性能,研究二者掺入PLA中的生物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牛血清白蛋白和硼氢化钾将Ag~+成功地还原为Ag单质且负载到TiO_2上。利用插层工艺将Ag/TiO_2掺入PLA中,通过XRD检测可以观察到成功制备了Ag/TiO_2掺入PLA复合材料。通过将复合材料和细胞共培养可以观察到,10%/Ag/TiO_2-PLA生物材料最利于细胞黏附且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10%/Ag/TiO_2加入PLA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较纯PLA得到提高。
2020年11期 v.48;No.34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0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廷;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剑麻纤维/纳米二氧化硅(PLA/SF/nano-SiO_2)复合材料,研究nano-SiO_2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nano-SiO_2后,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度(T_c)、熔点(T_m)、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以及生物降解能力逐渐提高;当nano-SiO_2用量为15%时,力学性能较佳,接触角达到最大值;复合材料浸泡7 d时,吸水性基本达到饱和;SEM照片表明,少量的nano-SiO_2可在PLA/SF基体中形成较为连续的结构,nano-SiO_2用量过多时会出现团聚现象,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2020年11期 v.48;No.34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帅东;崔永岩;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分别制备了磷酸三苯酯(TPP)和二乙基次磷酸铝(ADP)协效氢氧化镁(MH)阻燃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的复合材料,探究两种不同类型的磷系阻燃剂协效MH对EVA树脂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添加5%含量的TPP和ADP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并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极限氧指数(LOI)分别为37.4%和34.4%;断裂伸长率分别为504.3%和283.6%,拉伸强度分别为6.6 MPa和7.2 MPa。差示扫描量热、锥形量热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添加5%含量的TPP和ADP能够降低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HRR),提高火灾性能指数(FPI),促进炭层的增加,炭层变得更加致密,提高阻燃能力。
2020年11期 v.48;No.343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玉成;毛勒尔;杨雪城;
在聚氯乙烯(PVC)塑料中加入一定含量的联苯菊酯(BF)和阻燃剂制备了防虫聚氯乙烯电缆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量BF的防虫电缆材料均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以及阻燃性能。随着BF含量的增加,电缆被白蚁破坏程度明显降低。在BF含量最高的5号试样中,白蚁对其啃食破坏率最小,白蚁环境中表面基本无啃食痕迹,并且白蚁死亡率达到了99.8%,该试样具有高效的防虫啃咬性能。结合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5号试样具有在防虫电缆中应用的潜力。
2020年11期 v.48;No.343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华;李林威;赖晓龙;王余鹏;
采用硅烷对石墨烯(GE)进行改性得到具有较低缺陷的改性石墨烯片(MGE),将MGE与热塑性聚氨酯(TPU)加入聚氯乙烯(PVC)中制备PVC/TPU/MGE复合材料。SEM分析表明:MGE的加入可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同时,由于MGE与基底的结合作用,PVC/TPU/MGE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相比于纯PVC,PTM-3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其中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压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22.68MPa、227.36%、68.43 MPa和11.2 kJ/m~2。此外,PTM-3在低温下可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因此,PTM-3材料可用于公路软基加固排水板的制备。
2020年11期 v.48;No.343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漆寒梅;周言凤;伍惠玲;文静;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PS)微球,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硫化锌(PS/ZnS)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核壳结构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水分解制备氢气的性能。比表面积结果表明,将ZnS负载到PS上能够明显提高其比表面积,有利于与水之间的结合,提高光催化效率。荧光强度检测表明,复合光催化剂材料较低的电子和空穴结合有助于电子更好地参与到氢气产生,有助于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2020年11期 v.48;No.34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蒲海;吴敏;熊小刚;
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聚苯胺-铁氰化铜(PANI-CuHCF)电池电极的法拉第反应,从水中选择性地去除并回收NH_4~+的方法。制得的PANI-CuHCF电极在NH_4Cl中的比电容高达302.3 F/g,对NH_4~+的选择性最高。该电极已成功地应用于混合电容器去离子装置中,对NH_4~+具有1.1 mmol/g的超高吸附容量,且水中高浓度的Na~+对NH_4~+的回收去除无明显影响。在NH_4~+、Na~+、Ca~(2+)和Mg~(2+)共存的模拟废水中,NH_4~+的回收率高达78.3%,明显高于其他阳离子。结果表明,PANI-CuHCF电极可以选择性地回收去除水中的NH_4~+。
2020年11期 v.48;No.343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启红;
利用聚苯乙烯塑料泡沫(PS)与高光热转化率的Au纳米粒子和聚多巴胺(PDA)构造了以多孔塑料为基底的光热蒸发器PS/Au/PDA泡沫。由于内部的多孔结构,该光热蒸发器具有较高的吸光性能以及光利用率,Au和PDA的存在,可以使蒸发器的表层水温迅速升高。光热蒸发结果表明,该蒸发器在一个太阳辐照强度下具有优异的蒸发效率。在经过多次循环之后,PS/Au/PDA泡沫材料仍能维持较好的蒸发性能。
2020年11期 v.48;No.34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佳俊;
制备聚乙烯(PE)/乙烯-辛烯共聚物(POE)/晶须三元复合材料,考察POE含量和晶须含量对复合材料触感、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O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热变形温度逐渐降低,冲击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晶须能够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以及热变形温度,降低复合材料表观密度,且无浮纤和团聚现象,在不减少复合材料软触感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弥补体系强度不足问题。
2020年11期 v.48;No.343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凯;
采用流延法在导电塑料基体PVDF中加入KBT4制备PVDF/KBT4复合铁电薄膜。SEM分析表明,KBT4在PVDF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介电铁电测试表明,加入KBT4可使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提高、击穿强度提高、介电损耗维持在较低范围内。当KBT4的添加量为1%,外加电场为290 kV/mm的条件下,PVDF/KBT4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最大为8.85 J/cm~3。
2020年11期 v.48;No.34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晶;刘兴敏;马闯;
基于Pro/E软件建立钢琴琴键的三维模型,利用Pro/E Plastic Advisor优化琴键的注塑浇口位置,并分析不同塑料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对注塑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琴白键和钢琴黑键均采用单浇口位置的方式注塑效果较好。钢琴白键和钢琴黑键的注塑时间随熔体温度增加而缩短,最大注塑压力随塑料熔体温度增加而减小,注塑时间随模具温度增加而增大,最大注塑压力随模具温度增加而减小。
2020年11期 v.48;No.343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付;
提出3个神经网络分支组合而成的POE交换机参数优化模型,捕获多样化、非线性的翘曲特征信息。经仿真获得较优的POE交换机外壳注塑工艺参数:模具温度为63℃,熔体温度为254℃,注射时间为8 s。采用Pro/E计算机辅助工具开展模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注射位置为A时,POE交换机外壳的各项指标较优,不易出现翘曲、变形等缺陷。
2020年11期 v.48;No.343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方忠祥;
基于自动编码器的塑料制品表面缺陷检测方法,使用无监督的方式学习正常图像的隐形特征,通过重建增大正常图像和缺陷图像间的差异,从而检测缺陷。自动编码器方法不需要人工选取特征,同时,不需要使用缺陷图像作为监督信息实现模型学习。以区分正常图像和缺陷图像为目标,对塑料制品表面缺陷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自动编码器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多种类型的缺陷,检测准确性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
2020年11期 v.48;No.34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左大利;张伟文;张良超;
真空压合技术是一种应用于3D曲面显示屏无气泡贴合的全新技术,对于各类智能硬件的显示屏组的帖覆十分关键。PLC控制器是真空压合技术的控制系统,其内部的精密元件依靠外部的塑料外壳保护。以某牌号PLC控制器外壳为实例,基于Moldflow软件,对其注塑加工的流动平衡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流动平衡方案。结果表明:上盖和底座的填充时间差异性由原来的13.58%降至3.11%,注射压力差异性由原来的98.13%降至26.70%,翘曲变形降低了6.64%,改善了模具的流动平衡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类似塑件的注塑加工提供了参考。
2020年11期 v.48;No.343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晓芳;李彬;罗兰;
为了减轻和控制挤出机的振动,基于三向激振力法提出了塑料挤出机螺杆的模态识别方法。利用脉冲函数模拟激振力函数推导了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模型,通过实验锤击法得到了前四阶振动频率以及相应的振形。实验与理论结果对比得到特征频率的最大偏差仅为3.17%,满足工程计算的偏差要求。
2020年11期 v.48;No.34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徐毅;郑瑾;王震宇;
基于3DSMAX平台开发了服装设计挂衣装置注塑模具动态演示系统,构建了动态演示管理模块。采用Qt Designer软件进行图形管理界面开发,在3DSMAX平台上使用MAXScript脚本语言实现模块管理功能。系统结合服装设计挂衣装置注塑模具工艺流程,制作了注塑模具三维动画,对模具部件结构、模具开模、模具合模、产品注塑、产品产出等过程进行详细、直观的动态演示,为模具初学者直观、快速地掌握塑料模具知识提供参考。
2020年11期 v.48;No.343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沈文杰;
为提高塑料检测定位任务的准确率,基于Yolo算法提出一个塑料检测定位模型。针对模型的基础网络层,设计3个由小尺寸卷积层组成的残差模块,以期捕获多样化、抽象塑料特征,以避免梯度消失现象的出现。由仿真分析结果可知:应用数据增强技术可拼接4个图像为1个图像样本,模型的检测定位准确率为0.949 7;应用Concat方式拼接特征图后,模型的检测定位准确率提升约1%;应用Hinge损失函数优化模型训练过程,检测定位准确率提升约2%;应用SPP捕获21个多层次的塑料特征向量,促使模型特征表达,最终测试定位准确率为0.982 5。
2020年11期 v.48;No.343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安柱;倪飞;陆从相;
采用塑料光纤传感器研究路面激励对悬架振动位移的影响,建立汽车悬架的二自由度减振模型,分析悬架本征参数对振动位移的影响,通过塑料光纤传感器测量汽车悬架的位移并进行振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简谐激励下悬架的振动频率与激励频率相等;悬架在振幅为0.01 m阶跃激励下产生振荡位移,最大幅值和稳定幅值分别为-0.132 m和-0.13 m;悬架的最大振幅与激励幅值成正比;悬架的阻尼系数越大,振动位移的最大幅值越小,阻碍汽车悬架振动;汽车悬架刚度变化会影响悬架的承载性能,但对悬架的振荡特性没有影响。
2020年11期 v.48;No.343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常洋;
针对塑料供水管爆管事件频发人眼无法连续准确定位爆管位置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SD算法的塑料供水管爆管识别方法。首先,SSD对输入图片进行特征提取,区域候选框作为图片的滑动窗口覆盖各个位置,最终模型根据产生的各个候选框计算损失得到识别结果。同时,为了进一步说明SSD算法对塑料供水管爆管位置的识别能力,选取了DCNN、YOLO、Faster-RCNN和Resnet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说明SSD能够高效的定位塑料供水管爆管位置,经过测试准确率能够达到85.32%。
2020年11期 v.48;No.343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廖丽;
为探究塑料作为产品造型选材的应用前景,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研究了塑料材料应用于3D打印中的潜力。首先,分别从塑料作为产品造型选材,在结构、质感和重量三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得到塑料材料的基本材性;然后,总结塑料作为3D打印材料来制作产品的相关技术,并总结薄壁网壳产品3D打印技术的重难点,为下文案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具体地实现了利用塑料材料与3D打印技术进行产品造型的设计。
2020年11期 v.48;No.343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瑜;王瑜;史莹芳;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与社会不断地创新发展,在建筑装修行业产生了新型材料和新工艺,以更大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蜂窝夹心塑料板作为一种新型复合型材料,最初的应用集中在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低成本和持久耐用的特性以及可灵活设计的特征,正朝着多功能和智能化的开发与应用方向发展。室内空间的营造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自然健康的生活空间,对装修材料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材料相比,蜂窝夹芯塑料板表现出更明显的力学和艺术设计优势,因而本文对其在建筑环境、室内空间装修情况下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2020年11期 v.48;No.343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申恒;
室内设计是艺术审美与技术规范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多以物质性表现为载体与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与心理产生联系。本文以室内装饰设计方向为切入点,研究合成塑料家具在空间中的应用表现。本文首先阐述了合成塑料家具在如今现代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发展动向,并列举了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合成塑料材料的类型,分析总结了各类型合成塑料的性质与功能,而后基于材料的特性分析,结合具体实例研究如何通过合理实用的设计技术手段实现合成塑料家具的艺术表现,进而思考未来合成塑料家具在室内设计方向中的发展趋势。
2020年11期 v.48;No.343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征;
本文针对塑料白色污染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基于政府导航、社区联动和自生式治理的塑料污染精细化管理理论框架。同时以我国垃圾分类的"厦门模式"为例,提出应通过智能化塑料垃圾分类,居委会主导精细化管理与多方共治,和可回收塑料垃圾"零填埋"等方式,实现塑料污染治理的最大化回收利用,值得我国其他地方借鉴。
2020年11期 v.48;No.343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谭陶然;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废旧塑料生产量亦如此。以此,基于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废旧塑料景观化应运而生。废旧塑料在城市景观中的利用开辟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城市发展道路。本文阐述废旧塑料定义,并以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为基础,提出废旧塑料景观化的应用价值、应用形式与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废旧塑料景观应用提供借鉴。
2020年11期 v.48;No.343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冬冬;邢艳红;王强;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处理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以聚丙烯(PP)为基体,制备PP/nano-CaCO_3复合材料。通过KH-560表面改性nano-CaCO_3后与PP进行接枝改性,使得nano-CaCO_3粒子与PP材料均匀反应接枝在一起,并将改性后的PP/nano-CaCO_3复合材料应用到混凝土材料中,提高混凝土力学强度。当nano-CaCO_3用量为10%时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达到最大值。同时研究了对于改善PP/nano-CaCO_3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及透水系数具有一定作用。
2020年11期 v.48;No.343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