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胜男;林勤保;李忠;廖佳;蓝碧锋;张素平;
研究复合塑料包装材料中爽滑剂芥酸酰胺在不同剂量~(60)Co-γ辐照下的稳定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辐照前后3种复合塑料包装材料样品聚酰胺/聚乙烯(PA/PE)共挤膜、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EVOH/PE)共挤膜和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PA/EVOH/PE)共挤膜中的芥酸酰胺及其标准品进行检测,考察其含量变化以及向脂类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情况,并结合红外光谱对辐照前后芥酸酰胺标准品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芥酸酰胺在1~5 m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检出限为0.050 mg/L,定量限为0.167 mg/L,加标回收率在92.4%~104.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8.6%之间,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结果可靠。芥酸酰胺标准品在辐照条件下较为稳定,没有产生新的化学键;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样品中芥酸酰胺的含量经历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向脂肪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有缓慢地上升,最大迁移率为0.05%。
2020年06期 v.48;No.33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羽;王西建;周永情;
采用粒径为200~300 nm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作为填料,制备了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PU/Nano-SiO_2)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Nano-SiO_2的微观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线性膨胀系数测试和阻尼系数测试分析研究了PU/Nano-SiO_2复合材料的形貌、力学性能和阻尼吸声特征。结果表明:Nano-SiO_2粒子使复合材料的孔径减小,孔径分布更为均匀;随着Nano-SiO_2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显著升高;复合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及阻尼吸声系数随着Nano-SiO_2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SiO_2的用量为5份时,复合材料的吸声系数达到90%,阻尼效果改善较为明显。
2020年06期 v.48;No.338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文雅;
在聚氯乙烯(PVC)基体中加入硅烷修饰的CaCO_3纳米粒子,制备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PVC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热学性质以及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随着硅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硅烷含量为4%的PVC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达到最高。当硅烷@CaCO_3结构存在于PVC基体中时,官能团与PVC链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延缓了HCl的释放,提高了PVC的热力学性能。
2020年06期 v.48;No.338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杜林楠;王雪琪;齐哲真;张蕊;戎媛;于宏伟;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包括:一维MIR光谱和二阶导数MIR光谱)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的分子结构。研究发现:PTFE的MIR吸收模式主要包括:F—C—F弯曲振动模式(δ_(CF_2-PTFE))和F—C—F伸缩振动模式(ν_(CF_2-PTFE))。进一步开展了PTFE的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PTFE的δ_(CF_2-PTFE)和ν_(CF_2-PTFE)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以PTFE玻璃化温度(T_g)为临界温度,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PTFE热稳定性的研究。研究发现:在303~393 K和403~523 K二个温度区间,PTFE主要官能团δ_(CF_2-PTFE)和ν_(CF_2-PTFE)热敏感程度及变化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进一步进行了机理的研究。本项研究拓展了三级MIR光谱(包括:MIR光谱、TD-MIR光谱和2D-MIR光谱)在重要的有机氟高分子材料PTFE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2020年06期 v.48;No.338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7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博睿;胡子晗;张显;于守武;
使用惰性的玻璃微珠作为芯材,用密胺(MF)树脂对其进行包覆,通过平行实验法研究了预聚体配制及包覆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产物形貌及粒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制备MF树脂预聚体时,三聚氰胺/甲醛物质的量比为1:2.5,温度80℃,pH值7.5,聚合时间40~60 min时制备出的预聚体较为稳定。在制备微胶囊时,芯囊质量比为1:20,温度65℃,pH值5.5,包覆时间60 min,搅拌速率400 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质量最好,微胶囊的形态完整,包覆产物团聚现象和MF树脂结块较少,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窄。
2020年06期 v.48;No.338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5K] [下载次数: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庆华;陈征;廖正福;
通过刚果红法、热老化法、热失重法、热重红外联用等技术手段探讨了6-氨基-1,3-二甲基脲嘧啶(ADMU)对硬质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将ADMU分别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进行复配,探讨了复配体系对硬质PVC的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DMU单独使用时表现出初期型热稳定剂的特征,与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复配均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并对各自的协效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2020年06期 v.48;No.338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8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乔宗文;赵本波;
以环氧氯丙烷为小分子试剂,通过烷基化反应将环氧基团引入双酚A型聚砜(PSF)主链,制备侧链含有环氧基团的改性聚砜(OPSF),以OPSF为基础制备苯二磺酸型磺化聚砜(PSF-BDS),通过红外、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氢谱表征化学结构,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了相应的薄膜,探索了膜材的性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SF-BDS被成功制备,亲水基团远离PSF主链,利于微相分离结构的形成,使之在高磺化度下的尺寸稳定性好。在25~85℃的温度范围内,该质子交换膜的吸水率(WU)、吸水溶胀性(SW)和质子传导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PSF-BDS-3(磺酸基团键合量为1.45 mmol/g)膜在室温和85℃的SW仅为25.5%和46.6%,相应甲醇渗透率(DK)仅为10.53×10~(-7) cm~2/s,在相同条件下,性能优于Nafion115(16.8×10~(-7) cm~2/s)和Nafion117(23.8×10~(-7) cm~2/s)。
2020年06期 v.48;No.338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丽霞;
利用热重法研究了石墨烯(GE)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Kissinger法、Friedman法和Coats-Redfern法计算了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PMMA的热失重包含两个失重阶段,添加GE和MWCNTs并没有改变PMMA的热失重历程,但是T0、Tm和Tp均随MWCNTs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添加量为3%时达到最大,分别较纯PMMA提高了57.23、14.13和20.55℃,而GE的添加没有明显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三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活化能(Ea)随填料含量增加变化趋势一致,在MWCNTs含量为3%、GE含量为4%时,Ea值分别达到最大值,Friedman法计算的PMMA的反应级数为1.6,GE/PMMA复合材料的平均反应级数为1.9,MWCNTs/PMMA复合材料的平均反应级数为1.5。
2020年06期 v.48;No.338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1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炳昌;翟彦春;
阻尼复合材料夹芯层的高阻尼结构,使得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具有良好的降噪和减振的作用。基于Mindlin板理论,分析了正交对称铺层的各向同性阻尼层复合材料板的自由振动,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E)、黏弹性材料的剪切模量(G*)对复合材料夹芯板结构的损耗因子和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损耗因子随着复合材料E的增大而减小,同时频率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损耗因子和频率均随黏弹性材料层G*的增大而增大。
2020年06期 v.48;No.338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佳怡;
采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磷酸锌(PP/ZnP)复合材料,研究了ZnP用量对PP/ZnP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ZnP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熔融焓均随ZnP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但复合材料的熔点基本不变。PP/ZnP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随着ZnP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屈服伸长率则先下降后上升,ZnP的加入提高了PP复合材料的强度。此外,ZnP显著增加了PP材料的抗紫外性能,且PP/ZnP复合材料的抗紫外性能与ZnP的用量成正比。总之,ZnP的加入显著地改善了PP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紫外性能,拓宽了PP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范围。
2020年06期 v.48;No.338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恒水;
聚酰亚胺作为一种超高性能工程塑料,在微电子领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就聚酰亚胺材料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从聚酰亚胺的性能、国内外主要生产厂家和代表性产品以及在微电子领域的典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就微电子领域中聚酰亚胺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0年06期 v.48;No.338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家兴;谢鹏程;杨斌;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oldex3D、UG和TracePro的注塑成型光学性能联合仿真技术,验证了其分析的可行性。以液态硅橡胶(LSR)为实验材料,对注塑成型不同结构尺寸LED光学性能影响进行探究,为汽车前照灯和辅灯设计成型提供了参考。
2020年06期 v.48;No.338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伟;孙现波;
基于聚合物材料的铁路路基,分析动轮轨载荷对聚合物路基的影响。采用赫兹接触理论分析了动轮轨载荷条件下车轮和轨道的接触应力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给定最大幅值为12 mm的类脉冲轨道变形信号下,最大的接触应力为2.3×10~(10) N/m。利用傅立叶级数对塑料路基的变形进行建模研究,对给定的路基变形分解成波长和幅值分别是11.11 m和62 mm以及5.56 m和3 mm的分量,对聚合物路基的承载能力进行研究。
2020年06期 v.48;No.33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东阳;闫尔云;
以生物质海藻为碳源,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出了海藻碳量子点(SCD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SCDs进行表征。将SCDs作为抗菌剂应用于电缆护层级软聚氯乙烯塑料(PVCs)中得到SCDs-PVCs,当添加量为0.6~1.0份时,PVCs的抗菌率达到90%以上。经抗菌实验后,SCDs-PVCs的力学性能和电绝缘性能参数下降幅度非常小。同时,加入SCDs的PVCs,其流变曲线与未添加SCDs基本吻合。
2020年06期 v.48;No.338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金;赵国利;杨卫亚;张会成;王少军;凌凤香;谢以民;
制备聚苯胺(PAN)/氯丁橡胶(CR)共混胶,研究了PAN的用量对CR/PAN共混胶的影响。结果表明:PAN中的N—H可以促使CR发生交联,随着PAN用量的增加,共混胶的门尼黏度显著增加。在高温下PAN可以充当CR的交联剂,增加PAN的用量可以加快硫化速率,减少硫化时间,提高交联密度。在PAN用量为15份时,共混胶的力学性能最佳。
2020年06期 v.48;No.338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魏赫阳;
为降低塑料光纤中放大自发发射噪声对解码信号的影响,应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塑料光纤信道解码器,并设计三个TInception类型网络。将TanH非线性激活函数应用于解码器网络第一层,将设计的TInception2应用于解码器网络第二层,可提升训练效率,便于从塑料光纤信号中捕获多样且抽象的信号特征,增强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经仿真,本塑料光纤信道解码器在非对称X~2噪声信道、非对称高斯噪声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上,对于硬判决和软判决,Q因子为5.75时,信号误码率分别为0.082 72、0.000 64、0.007 26、0.001 23、0.006 27和0.001 34,均低于传统Viterbi光纤信道解码器和反馈神经网络解码器。
2020年06期 v.48;No.338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剑;姚勇;张凯舟;张敏敏;李科褡;靳进波;韦福建;
通过表面涂覆、化学处理、高能辐射和共混等改性法,在聚偏氟乙烯(PVDF)基膜上接枝功能性基团提高膜的抗污、抗菌能力及亲水性能,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强化膜的截留效果。改性PVDF膜的应用可提升水质,提高生产废水的回收使用率,特别是在截留染料废水中的无机颗粒物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对缓解我国关于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0年06期 v.48;No.338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6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丹;尹显锋;吴治海;
通过铸造法制备了鱼皮明胶薄膜。在明胶中加入聚乙烯醇(PVA)对其进行改性,发现其拉伸强度(TS)和断裂伸长率(Eb)均有所增加。经过γ射线辐照(Co~(60))后,加入PVA的薄膜的TS和Eb具有较大的提高,而玻璃点(T_g)的热膨胀系数有相反的趋势。加入PVA后,复合薄膜的摩擦学性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020年06期 v.48;No.338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园媛;
通过物理修饰木质素(Lg),研究聚乳酸PLA/Lg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LA相比,刚性Lg加入PLA基体中会导致PLA/Lg复合材料强度略有增加而韧性降低。PLA/BLg复合材料的分散性、强度和韧性均优于PLA/Lg复合材料。与纯PLA相比,PLA/Lg和PLA/BLg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得到改善。将物理修饰后的Lg添加到PLA基体中还可显著改变PLA的结晶行为,控制PLA基复合材料的变形机制。
2020年06期 v.48;No.338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春艳;李仁焕;梁家能;魏福祥;谭登峰;莫羡忠;庞锦英;
采用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棉花纳米纤维素(CNF)进行表面改性,得到偶联改性棉花纳米纤维素(cCNF),将cCNF与聚乳酸(PLA)的氯仿溶液直接共混,通过溶液浇铸得到偶联改性棉花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cCNF/PLA)。研究cCNF的加入量对PLA的非等温结晶性能和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度及结晶度先升高后降低,当cCNF的添加量为0.125%时,复合材料结晶峰温度及结晶度升高至最大值,分别为107.2℃、32.1%,比纯PLA分别升高2.4℃、5.5%;PLA及其复合材料的半结晶时间(t_(1/2))也缩短。采用改进的Avrami方程研究PLA及cCNF/PLA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在2、4、6℃/min的降温速率下,n值的范围为1.85~2.54,表明晶体的生长模式为二维和三维并存,当cCNF的添加量为0.125%时,结晶速率常数均升高到最大值。当cCNF的添加量为1%时,cCNF/PLA复合材料的接触角降到最小值69°,比纯PLA降低11.5°。
2020年06期 v.48;No.338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3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孟楠;
使用柠檬酸/半胱氨酸基荧光团(CCF)改性木质素(Lg)制备荧光功能粒子(ML),探索ML在PLA基体中的功能化应用。结果表明,制备的PLA/ML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加,为PLA在荧光方面的功能化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2020年06期 v.48;No.338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箫;夏侠;单莉莉;
本文以医疗康复仪器塑料装饰环为例,提出一种将数值模拟与粒子群算法相融合的优化算法,对塑料装饰件的注塑成型参数进行优化。首先使用Moldflow分析了所研究的塑料装饰环的注塑成型参数对成型周期的影响,接着通过模拟分析和经验公式搭建出注塑成型周期与四种工艺参数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最后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PSO算法,从而通过迭代得到最优的注塑成型参数。
2020年06期 v.48;No.338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墀欣;
对塑料制品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识别市场价格的变化、掌握塑料制品市场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塑料制品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首先,从工业发展情况、社会经济及贸易两个角度进行指标的初步选取。进而,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指标的筛选。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塑料制品价格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识别出了货运量类计增长、橡胶制品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两个影响塑料制品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
2020年06期 v.48;No.338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佳璇;胡园慧;
材料在装置艺术中拥有特殊的表现魅力,也成为拓展装置艺术表现形式,探索装置艺术内涵的窗口。其中,塑料作为艺术材质被应用于装置艺术中的案例也非常多。本文研究主要列举当代中国材质艺术中的塑料装置作品,探讨其表现形式,对材料在装置作品中的重要性、意义等方面进行阐释。通过阐述装置艺术与物的关系,剖析当代材质艺术的发展趋势。
2020年06期 v.48;No.338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凤华;鲁艳蕊;陈琳;
为研究塑料材料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应用,首先对既有研究进行梳理;之后通过案例研究,对国内外建筑塑料表皮的性质、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对新时代虚拟建筑表皮设计进行探索性研究。
2020年06期 v.48;No.338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图娅;新巴雅尔;杨胜军;
环氧树脂泡沫是一种多胞体结构的材料,具有比模量高、比强度高、密度低的特性,被广泛用作轻质结构材料。本研究通过在环氧树脂泡沫发泡过程中引入不同的填充料(碳纳米管,铝粉和SiO_2),考察了其对环氧树脂泡沫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材料都可以在不改变环氧树脂泡沫固化过程的前提下显著改善环氧树脂泡沫的性能。铝粉和SiO_2可以有效增加环氧树脂泡沫的热分解温度从而改善其热性能,而CNTs的加入在不改变环氧树脂泡沫其他固有性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泡沫的抗压强度。
2020年06期 v.48;No.338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