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研究

  • 聚乳酸/环氧化聚丁二烯抗冲树脂结晶性能的研究

    王艳色;李杨;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聚乳酸/环氧化聚丁二烯抗冲聚乳酸树脂(PLA/PB(EPB)的结晶性能进行了考察,并与纯聚乳酸(PLA)的结晶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环氧化聚丁二烯(EPB)对PLA等温/非等温条件下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丁二烯橡胶(PB)对PLA的结晶行为影响较小,而EPB对PLA的晶体完善程度影响较为明显。PLA和PLA/PB更倾向于在低温条件下结晶,而PLA/EPB20.9%和PLA/EPB46.5%更倾向于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抗冲聚乳酸树脂的结晶速率高于纯PLA,并且随着EPB环氧化度的增大,抗冲聚乳酸树脂的结晶速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2020年03期 v.48;No.33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墨烯/碱式硫酸镁晶须/PV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朱云鹏;李庆华;沈芳;魏宗武;药贵洋;黄艳萍;林曾子;梁婷婷;

    以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RGO和碱式硫酸镁晶须(MHSHw)为填料,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RGO/MHSHw/PVC复合粉料,经平板硫化机热压成型得三相复合板材。考察了RGO和MHSHw对复合材料电阻率、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GO具有很好的片层结构和导电性;当MHSHw添加量为5%,RGO添加量为1%时,RGO/MHSHw/PVC复合板材的表面电阻率为4×106Ω/square,比纯PVC下降8个数量级,达到了商业抗静电效果,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17.61 MPa,比纯PVC提高了44.04%,复合板材氧指数>33%,具有阻燃性能,得到力学性能优良兼具有抗静电和阻燃性能的复合材料。

    2020年03期 v.48;No.335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两种灭菌方式对医用级聚丙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刘瑞普;刘晓娟;梁志芳;吴宏武;

    将三种不同聚丙烯(PP-1、PP-2、PP-3)的注塑样条分别进行湿热灭菌和辐照灭菌处理,与未经灭菌的聚丙烯进行性能对比,了解灭菌处理后产品是否符合医用标准的要求,并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PP-1和PP-2中存在α晶型和γ晶型,PP-3只存在α晶型,两种灭菌方式均不会改变三种PP的晶型,经灭菌处理后PP的结晶度增大,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增大,但冲击强度下降,PP-1和PP-2的力学性能可达到医用标准;紫外吸光度值可以评定材料中产生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通过测试紫外吸光度值发现,辐照灭菌后只有PP-1不符合医用安全标准。

    2020年03期 v.48;No.335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免充气塑料轮胎支撑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郭斌杰;安瑛;谭晶;

    免充气塑料轮胎的支撑结构对轮胎性能有直接影响。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连续支撑结构的免充气轮胎,利用ABAQUS软件,与两种现有免充气轮胎进行应力大小、接地性能以及刚度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连续支撑结构可改善免充气轮胎的应力,接地压力的分布均匀性;同时,连续支撑结构轮胎的纵向刚度、横向刚度均远好于同规格现有免充气轮胎和子午线轮胎;扭转刚度性能接近同规格子午线轮胎。通过分析可知,连续支撑结构轮胎在复杂工况路面有显著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020年03期 v.48;No.335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核壳结构微纳橡胶粒子的可控合成及对PPO/PS共混体系的增韧

    宋立新;孟祥宇;李永超;高丽颖;李佳锡;刘立志;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在粒径为100 nm的聚丁二烯(PB)胶乳上接枝聚合苯乙烯(St),合成了核壳比为70/30(PB/PS)的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苯醚(PPO)、聚苯乙烯(PS)树脂熔融共混,制备出一系列橡胶含量、基体组成不同的PPO/PS/PB-g-PS共混物,并考察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结果发现:PPO与PS为完全相容体系,且PB-g-PS在PPO/PS基体中的均匀分散程度随体系中PPO引入量的增大而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及屈服强度也随之逐渐增大,进而促使共混物发生脆-韧转变所需的橡胶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共混体系中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逐渐提高,而屈服强度却逐渐降低,共混物的韧性断裂特征越发显著。

    2020年03期 v.48;No.335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具有抗菌活性的氧化锌/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吴纯;闫永思;王昱程;戚嵘嵘;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EP)的抗菌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采用纳米氧化锌(ZnO)粉末对脂环族EP进行改性,利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纳米ZnO/EP抗菌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纳米ZnO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对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纳米ZnO能够在EP中均匀分散;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随着纳米ZnO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加入1%纳米ZnO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到99.0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99.00%;加入3%纳米ZnO时达到抗菌饱和,且弯曲强度出现极值,为EP的1.66倍;而纳米ZnO的加入对EP原有的固化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2020年03期 v.48;No.335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动态填充注塑成型PP/nano-SiO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形貌分析

    杨子林;杨东福;张兵;

    采用动态填充注塑成型(DFIM)制备了聚丙烯/二氧化硅(PP/nano-SiO_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注塑成型技术相比,采用DFIM法制备的PP/nano-SiO_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比纯PP材料和常规注射制备的复合材料有了较大提高;nano-SiO_2通过DPIM技术可以更好地分散在PP基质中,形成的团聚较少。DFIM法制备的PP/nano-SiO_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nano-SiO_2颗粒的均匀分布,使球晶的数量急剧增加,球晶的尺寸明显减小,小晶体有助于形成材料裂纹,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2020年03期 v.48;No.33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墨烯/聚乙烯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潘华清;

    采用液相超声分散热压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乙烯(GO/PE)复合材料,研究了GO的微观结构,及GO/PE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显微硬度及耐摩擦性能。对比纯PE与GO/PE复合材料可以发现,添加GO,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显微硬度的增加减少了PE及其复合材料与金属表面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了材料的摩擦性能。

    2020年03期 v.48;No.33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行业动态

  • 普利特推出车用抗菌防霉材料

    <正>健康出行的理念获得社会各界愈来愈广泛的关注。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抗菌防霉材料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受用车人群和车内环境的影响难免会携带或滋生各类细菌,这些细菌存在车内各个表面及角落。驾乘人员在外面感染的细菌由于频繁接触汽车部件,导致汽车门把手、门内扣手、方向盘、副仪表板、储物盒、座椅等与人体密切接触的部位容易残留细菌。特别是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汽车等,车上来往乘客多,

    2020年03期 v.48;No.335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欧化工开始使用可再生原料生产聚丙烯

    <正>北欧化工在比利时卡洛和贝灵恩的生产工厂中已经开始使用可再生原料生产聚丙烯(PP)。这标志着北欧化工首度在大规模商业化PP生产过程中用可再生原料替代化石燃料原料。比利时工厂近期获得了国际可持续性和碳认证组织(ISCC)颁发的可再生聚丙烯ISCC Plus认证。

    2020年03期 v.48;No.335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资25亿元高端聚碳酸酯、己二醇新材料项目签约新泰市

    <正>2020年3月5日,新泰市举行高端聚碳酸酯、己二醇新材料项目签约仪式。高端聚碳酸酯、己二醇新材料项目位于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计划总投资25亿元,占地230亩,年产13万吨高端聚碳酸酯、3万吨己二醇、4万吨丁二酸及2万吨高端可降解塑料,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2亿元以上,

    2020年03期 v.48;No.335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丽研发新PPS薄膜

    <正>东丽公司(Toray Industries, Inc.)宣布,该公司已经制造出一款聚苯硫醚(PPS)薄膜。该薄膜保持了电能阻燃的优异介电特性或低介电损耗,并保持了PPS聚合物的化学稳定性及比传统聚合物高40℃的耐热性。新的薄膜能够抵抗变形,并且在熔点附近尺寸稳定。聚苯硫醚是一种超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它可进行结晶,熔点为280℃。这款新型薄膜在柔性印刷电路中的应用可为5G以及其他的快速数据速率提供两大关键好处。首先,这款薄

    2020年03期 v.48;No.335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稀土耐热改性剂让聚乳酸性能“升级”

    <正>聚乳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玉米、秸秆、稻壳等植物资源所提炼出的淀粉物质都可以成为制造聚乳酸的原料,而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其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虽然聚乳酸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但是具有韧性差、热稳定性差、断裂伸长率小、基体较脆等缺点,并且由于技术成熟度低,生产成本高也制约着聚乳酸的扩大应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推动聚乳酸材料发展的攻坚点,包头稀土研究院将稀土改性剂作为了突破口。

    2020年03期 v.48;No.335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投入、大产出、高效率Stratasys推出全新3D打印机

    <正>Stratasys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Stratasys J826~(TM)3D打印机,是继2019年10月发布高端J850~(TM)3D打印机之后的又一款全新力作。全新的J826 3D打印一款机拓宽了全彩打印的边界,可同时加载7种Poly Jet 3D打印材料。J826~(TM)打印机依托J850~(TM)的成熟技术,为企业设计者提供端到端的设计工序解决方案和高度逼真的模拟,而且价格更低。由其打造的模型可以在生产工序中更早地交付设计师,使其做出更好的决策和最终成品。

    2020年03期 v.48;No.33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APR推出消费后树脂认证计划

    <正>塑料回收协会(APR)已经启动了消费后树脂(PCR)认证计划,以扩大PCR塑料供应和需求。该计划将认可和推广提供PCR第三方认证的APR成员。为了支持和扩大消费后再生塑料的使用,APR表示,对于再生塑料树脂的生产商和用户来说,PCR认证是"可靠、一致和可查询"的。根据APR,被认可公司的遵守符合ISO 14021:2016一致的、明确的PCR定义。这将会提升回收者的信心。该协会表示,得到多个可信的第三方PCR认证机构的认可将有助于"公平竞争",APR会员和其他人可以自

    2020年03期 v.48;No.335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芬欧蓝泰标签推出新款PEPCR 85薄膜标签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正>芬欧蓝泰标签推出新款PEPCR 85薄膜标签,标签材料包含30%消费后回收材料成分(PCR)以及包含超过55%的工业塑料回收成分(PIR),成为家庭和个人护理界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新宠。塑料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热点议题,欧盟更是通过立法施加压力,要求提高欧盟50%以上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并在2030年之前实现所有塑料包装的可重复使用或可回收利用。同时,要改变塑料的价值链也激发了对回收塑料再生的需求。要实现这些需求,必须通过生产更多包含回收成分的产品。

    2020年03期 v.48;No.335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亨斯迈3亿美元收购CVC热固性特种材料

    <正>2020年3月16日,亨斯迈宣布,将花费3亿美元收购CVC热固性特种材料,以扩大其特种化学品产品组合。预计交易将于2020年年中完成。CVC热固性特种材料公司是北美地区一家特种化学品生产商,主要服务工业复合材料、胶粘剂和涂料市场。CVC热固性特种材料公司由是美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American Securities LLC)附属公司控股的Emerald高性能材料公司旗下子公司。

    2020年03期 v.48;No.335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莱恩与FLOREON将高性能生物聚合物的应用扩展到其他市场

    <正>科莱恩的添加剂业务和Floron-Transformation包装有限公司宣布,将进一步扩展生物聚合物的性能和市场潜力,同时保护它们的环境效益。通过整合科莱恩添加剂和Floreon专有材料解决方案的优点,此次合作旨在为塑料制造商和品牌所有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其考虑生物聚合物作为一种可行的、低碳足迹的、可替代化石塑料的单一用途和耐用性塑料。市场将受益于新的增强等级,包括刚性和柔性包装、电气和电子设备(E&E)、卫生产品、消费品和汽车。

    2020年03期 v.48;No.335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梅赛德斯奔驰为医疗设备提供3D打印功能

    <正>梅赛德斯奔驰为医疗设备的生产提供了支持。由于当前的COVID-19大流行,在3D打印机的帮助下,可以生产医疗技术迫切需要的单个组件。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委员会成员表示:"凭借我们高度称职的团队和多年的3D打印技术经验,我们准备为医疗器械的生产做出贡献。为此,我们还与巴登-符腾贝格州政府保持联系。我们的专业知识

    2020年03期 v.48;No.335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加工与应用

  • 改性MCA的固相合成及其在PA6中的应用

    袁文聪;魏珊珊;张夏宇;

    本实验选用一种新的方法合成改性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将三聚氰胺(MA)、氰尿酸(CA)和极少量水混合成膏状物并使其在室温下反应一定时间,再加入少量MCA和二氧化硅(Si O2)溶胶使其继续反应以制备改性MCA(mMCA)阻燃剂。将制备的mMCA与尼龙6(PA6)熔融共混制备阻燃PA6复合材料。用FTIR、XRD和TG对所制mMCA进行了表征,对阻燃PA6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mMCA的FTIR、XRD特征峰与MCA的特征峰一致;m MCA的最大热失重温度有了较大的提升达到465.2℃。在PA6复合材料中,当阻燃剂含量为13%时,阻燃PA6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3%,阻燃性能为UL-94 V0级,锥形量热测试的PHRR降低了26.3%。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与传统大量水体系制备mMCA方法相比,此法具有工艺简单、不需加热、耗水量极低,没有污水排放等优点。

    2020年03期 v.48;No.335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金属浮栅层有机薄膜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制备与表征

    胡启明;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栅介质,以并五苯为有机薄膜制备了有机薄膜非易失性存储器,研究基于热蒸发金属金浮栅层的存储行为。在2 s脉冲的偏压下,浮栅层通过充放电过程可导致明显的阈值电压偏移。在1 V的脉冲电压下可实现电荷的写入/擦除操作,在6 V的脉冲电压下可获得30.0 V的存储窗口。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金属浮栅层并以并五苯作为有机薄膜来制备非易失性存储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2020年03期 v.48;No.33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R1型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的环刚度计算方法研究

    刘晓阳;靳江艳;王利群;张君彩;邓飞;陈青果;

    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的环刚度是其抵抗径向变形的重要性能参数,影响着其外压承载能力。以PR_1型截面的埋地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为例,对管道轴向截面进行截面单元划分,同时,综合考虑截面发生变形、局部材料迁移等情况,建立截面单元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对截面单元关键尺寸参数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研究PR_1型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环刚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验证了PR_1型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的截面单元的形心、惯性矩以及环刚度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将对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的设计、生产与使用以及其他复杂截面管道的环刚度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2020年03期 v.48;No.335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表面活性剂处理浮选分离ABS和PC塑料的研究

    胡亚泽;张彦;郭利健;

    研究了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两种密度相近的塑料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仲醇聚氧乙烯醚(Tergitol 15-S-7)存在下的可浮性。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浓度、起泡剂浓度以及浮选时间等因素,最终表面活性剂浓度60 mg/L、起泡剂浓度10 mg/L、浮选时间40 min时,ABS/PC混合塑料体系的浮选分离效果最佳,ABS的纯度和回收率接近100%,PC的纯度达到72.34%。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处理选浮分离有利于塑料的回收利用。

    2020年03期 v.48;No.335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泡沫塑料气泡溶解过程数学模型研究

    孙泉本;孙立;郭志才;王建平;

    气泡溶解是泡沫塑料加工中的重要工序,为了深入分析泡沫微孔塑料气泡在聚合物溶解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非牛顿流体和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模拟了气泡溶解过程,在此基础上对静止溶体中的气泡扩散溶解进行观察,在假设溶体不可压缩、聚合物溶体在膨胀和溶解过程中物理性质不变并忽略惯性的情况下,利用数值分析中的欧拉法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最后通过实验进行仿真,设计了3组实验,观察气泡半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能很好地贴合聚合物溶解的过程,仿真的结果和实际情况高度契合,因此本研究的模型可以为微孔泡沫塑料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2020年03期 v.48;No.335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纳米碳酸钙复合淀粉基薄膜的制备及力学表征

    王雅平;马桂香;王素娥;

    实验采用分步改性再共混的方法,用流延工艺制备碳酸钙复合淀粉基薄膜,探究碳酸钙助剂对淀粉基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碳酸钙作为助剂,选择添加0.2 g的碳酸钙(即占淀粉添加质量的4%) 80℃加热搅拌1 h,继续升温至90℃,共混2 h为最佳条件;此时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为6.091 8 MPa、384.997 5 MPa、15.172 4%。

    2020年03期 v.48;No.335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焦炭与废塑料共混对电炉炼钢渣中FeO还原作用的探究

    杨祝英;左欢;李敬;

    实验研究了冶金焦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料共混物1 550℃对电炉炉渣(47%FeO)的还原作用。实验在卧式管式炉中进行,并与使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和多重气相色谱分析仪的烟气分析相结合。结果表明,与纯焦炭相比,焦炭/塑料共混物对炉渣的FeO还原速率明显提高,最大还原速率是纯焦炭的两倍以上。随着共混物中HDPE含量的增加,废气中的CO_2含量降低了75%。此外,当使用焦炭与塑料共混物作为还原剂,金属的渗碳程度和硫去除率有了显著提高。高温下废塑料析氢反应提高了还原、渗碳和脱硫的速率。

    2020年03期 v.48;No.335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PVC塑料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电导率的研究

    张波;

    实验测定了聚氯乙烯-多壁碳纳米管(PVC/MWNT)复合材料在直流、交流条件下的热性能和电导率。采用热压缩法制备了PVC/MWNT复合材料,实验结果显示:材料存在超低渗透阈值(φc)0.045%。电导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表明,在PVC/MWNT复合材料中,离子电导率低于φc,而复合材料中沿MWNT相的电荷输运的电子类型高于(φc)。热力学分析表明,在聚合物基体的体积内形成了一个刚性的填充网络,限制了聚合物向塑性状态的转变。

    2020年03期 v.48;No.335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螺杆FDM线材挤出机机筒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万田瑞;顾海;李彬;姜杰;张捷;

    对机筒的加热器位置、机筒长度和机筒内径等影响单螺杆FDM线材挤出机挤出成型的机筒结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压力梯度、出口平均温度和流场平均温度为试验指标,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到最优因素组合。并在试压工况、正常工况、极限工况和极限冷态工况等4种工况下,对采用最优因素组合设计的机筒进行了热力耦合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筒的加热器位置43 mm、机筒长度270 mm、机筒内径15 mm时,单螺杆FDM线材挤出机出丝顺利,效率较高且安全可靠。

    2020年03期 v.48;No.335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生物与降解材料

  • 聚乳酸/碳纤维复合材料的3D打印线丝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赵新宇;邱帅;谷雨晨;丁晓燕;石佳欣;王艳;

    本研究用高混机充分混合碳纤维(CF)和聚乳酸(PLA),再通过单螺杆挤出机制备出聚乳酸/碳纤维(PLA/CF)复合材料线丝,并成功地制备3D打印试样。通过测试PLA/CF复合材料线丝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断面形态,发现PLA/CF复合材料线丝的耐热性高于纯PLA线丝,并且CF含量为1%的复合材料线丝的断裂强度可达70 MPa,高于纯PLA线丝的断裂强度,证明CF对PLA本体有增强效果。但随CF含量增加,断裂强度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可能是高含量CF的分散和复合材料的界面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2020年03期 v.48;No.33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计算机辅助技术

  • 塑料挤出机的温度自适应滑模控制系统

    凌志梅;李海强;韦超英;

    作为塑料挤出过程的关键参数,塑料挤出机的温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非线性和滞后性,严重影响了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基于塑料挤出机的整体式料筒建模,并设计了自适应滑模温度控制系统。由于滑模控制器对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不敏感、控制器结构相对简单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自适应滑模控制在普通滑模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自适应律以自动适应实际系统参数的变化,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和系统鲁棒性。研究采用自适应滑模算法对整体式料筒温度设计相应控制器,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2020年03期 v.48;No.335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机器学习的塑料分类回收预测系统

    徐向丽;徐颖达;李波;

    塑料分类回收预测系统主要由垃圾接收装置、垃圾预测分类装置、垃圾压缩装置和垃圾回收储存装置4部分组成,其中垃圾预测分类装置凭借提出的塑料预测分类模型执行塑料分类工作。塑料预测分类模型应用深层次的Inception卷积神经网络,提取高度抽象的关键塑料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塑料分类回收预测系统的预测分类准确率高于传统的预测分类模型约2%。

    2020年03期 v.48;No.33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自适应横向滤波器的注射机保压控制

    张杨;刘青苑;杨玉东;

    注射机将塑料加热塑化后,需要控制高压将熔融塑料充满模具型腔。注射过程的控制问题主要凸显在两个方面:温度控制和压力控制。由于注射过程中熔融塑料属于黏弹性溶体,压力传递不均匀导致了保压压力存在明显的时变、非线性特性。自适应横向滤波器是结构简单的非线性控制器,适用于时变系统。考虑到压力的非线性问题,采用自适应横向滤波器对注射机进行保压压力控制,以实现对注射过程保压压力的精准控制。

    2020年03期 v.48;No.335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塑机与模具

  • 轿车进气歧管成型工艺与成套注塑模具设计

    金济民;金泽雄;

    以发动机进气歧管为例,在详细分析组成进气歧管的底壳和面盖结构、注塑成型材料及各塑件壁厚,运用MFI 2015分别对底壳和面盖最佳浇口位置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底壳和面盖质量不同、壁厚不同、成套生产而各个制品的壁厚必须均匀、有隔离凸台和众多加强筋等特点,确定本注塑模具采用三浇口+热流道+冷流道组成的混合式浇注系统方案;运用MFI对影响产品品质的充填时间、速度/压力切换时的压力、模流末端压力、流动前沿温度、锁模力、气穴、熔接线、缩痕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运用UG软件对模具型腔、型芯,底壳上方形管口A的成型,顶出与加强支承结构、模具整体等进行了分析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由导柱导套+圆锥定位+方形块定位+楔紧镶块+厚薄调整垫组成的"五位一体"精度保证与保持系统,同时也使用了厚度调整垫,保证了型腔型芯的组合和开合模的精准。经生产证明:模具结构合理、动作可靠、产品成型完整、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020年03期 v.48;No.335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7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厚透光灯片多次包胶注塑工艺与模具设计

    洪耿松;蒋海东;

    探讨了大厚度注塑件的堆积注塑成型和多次包胶注塑成型工艺,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性能,拟定车灯透光片采用一次注塑、二次包胶的注塑成型工艺;并完成了带二套独立热流道系统、含3个热流道喷嘴、由具有旋转分度功能的顶出旋转机构组成、具有六工位的注塑模具设计。使用效果表明:采用多次包胶注塑成型工艺,可有效实现对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厚度大、成型时间长,用普通模具成型工艺难以完成的注塑产品的成型。

    2020年03期 v.48;No.335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理化测试

  •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筛选电子电气产品中六溴环十二烷

    张甜甜;叶曦雯;刘坤;牛增元;李莹;林君峰;

    建立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定性筛选电子电气产品聚合物材料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D)的方法。聚合物样品经粉碎或剪切后,直接引入热裂解器,以300℃瞬间裂解的方式将HBCDD从聚合物材料中解吸出来,进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用VF-5MS毛细管柱(15 m×0.25 mm×0.1μm)分离,通过保留时间和化合物特征离子定性。优化的实验条件下,HBCDD在200~1 5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不同的聚合物基质中,方法的检出限均可达到100 mg/kg。阳性样品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本方法简单快速,固体样品直接进样,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能满足日常检测的快速筛选要求。

    2020年03期 v.48;No.335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液质法测定塑料包装饮用水和饮用水塑料接触制品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的迁移量

    刘萍;臧珊珊;金晶;周丽群;童新;喻雅萍;章志青;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塑料包装饮用水和饮用水塑料接触制品中双酚A(BPA)、双酚F(BPF)和双酚S(BPS)的特定迁移量。优化比较了色谱柱类型和滤膜材质分别对色谱峰形和回收率的影响。包装饮用水样品和饮用水塑料接触制品浸泡液样品,过亲水性聚四氟乙烯针头滤膜后直接进样,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在苯基柱上梯度洗脱,BPA、BPF和BPS在9.5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串联质谱在ESI-和MRM模式下进行检测。BPA、BPF和BPS在25~100μg/L范围,相关系数r≥0.999 0,定量限范围为0.07~0.52μg/kg,15、30和60μg/kg的3水平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3%~108%,RSD为0.32%~2.62%。该方法色谱分离效果好,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定量限满足现行标准法规的限量要求,并已用于包装饮用水和饮用水塑料接触制品中BPA、BPF和BPF的检测。

    2020年03期 v.48;No.335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助剂

  • 腰果酚对聚异氰脲酸酯性能的改性研究

    谷亚新;张浩楠;徐梁峰;刘运学;范兆荣;

    聚异氰脲酸酯(PIR)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热固性保温材料,它具有密度低、耐热性能及耐寒性能优越、阻燃性能好、尺寸稳定性高等优点,但纯PIR泡沫质脆,无法直接使用。为了改善PIR泡沫的韧性,以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通过腰果酚对其增韧改性,研究了腰果酚用量对PIR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腰果酚会显著提高PIR的韧性,PIR发泡塑料的密度、压缩强度、韧性均会随着腰果酚用量的增加而变大;而随着腰果酚用量的增加,PIR泡沫吸水率逐渐下降,粉化度下降,导热系数也会降低。加入适量的腰果酚可以改善泡沫的韧性,提高泡沫的保温防水性能。

    2020年03期 v.48;No.335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增容改性对ABS/亚克力人造石废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熊煦;陈晓松;马立波;张枝苗;

    以亚克力人造石废粉对ABS进行填充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ABS基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ABS接枝马来酸酐(ABS-g-MAH)和钛酸酯偶联剂三种改性剂的引入对ABS/亚克力人造石废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SMA、ABS-g-MAH和钛酸酯偶联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BS/亚克力人造石废粉复合体系的界面相容性,其最佳用量分别为4%、4%和3%,其中SMA对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优于ABS-g-MAH和钛酸酯偶联剂。当SMA用量为4%,亚克力人造石废粉用量为20%,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2.17 MPa和83.43 MPa。

    2020年03期 v.48;No.335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评述

  • 基于ARIMA时间序列模型的中国塑料制品产量预测研究

    石韵;

    根据中国2000~2019年塑料制品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 (p,d,q)的建模和应用。利用白噪声检验和平稳性检验对原始序列进行预处理及ARIMA模型识别,在模型定阶后进行参数估计,检验模型拟合效果,并预测塑料制品的产量。结果表明:ARIMA (2,1,1)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塑料制品产量的变化趋势,使用该模型可以预测未来五年的塑料制品产量。

    2020年03期 v.48;No.335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纳米材料改性UHMWPE人工关节的研究进展

    孙会娟;

    人工髋关节的最薄弱部分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组成的髋臼,要延长人工关节的整体使用期限,应从改良UHMWPE的性能入手。对国内外近5年针对碳基纳米材料及其他纳米材料对UHMWPE的填充改性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2020年03期 v.48;No.335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塑料材料的造型与色彩质感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徐毅;郑瑾;王震宇;

    随着塑料科技的发展,塑料应用的范围也越发广泛。在服装设计中,塑料材料的应用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非常快。塑料材料有着独特的造型能力以及色彩质感,为服装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概述了服装设计产生与发展、材料的变革、塑料的特性以及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塑料材料独有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其独特的造型与色彩质感为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020年03期 v.48;No.335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绿色生物塑料聚羟基烷酸酯的研究进展

    张晓萍;

    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和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等因素,聚羟基烷酸盐的生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聚合物的通用性使聚羟基烷酸盐成为生物医学、食品、包装、纺织和家用材料等领域良好的候选材料。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生物聚合物的广泛应用,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开发更高效、更经济的聚羟基烷酸盐生产工艺,分离、纯化和改善其材料性能。

    2020年03期 v.48;No.335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