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忠柱;李睢水;李乐乐;郑国强;
利用微注塑成型技术制备不同含量β成核剂改性等规聚丙烯(β-iPP)制品,研究注射模具型腔末端所增设溢流槽对β-iPP制品的影响。通过实验手段对微注射制品进行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β成核剂和溢流槽的引入对β-iPP制品微观结晶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从研究结果可知:在微注射模具型腔末端引入溢流槽能够使iPP制品的剪切层厚度增大、串晶数量增多及拉伸强度显著提高;含有溢流槽制品的拉伸强度随β成核剂含量增加而增大。
2020年02期 v.48;No.33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锡锋;张子园;
研究了动态硫化交联对尼龙6/氯化再生橡胶(PA6/CRR)合金的物理性能、微观形态的影响。通过研究硫化剂的种类、硫化剂的用量、扭矩的变化以及合金的耐老化性能,得出了较为合适的硫化体系即硫磺(S)硫化体系,且S的用量为2.0份时,合金具有较佳的物理性能,较为完善的交联网络,合金的耐老化性能较佳,满足实际的生产加工的需求。
2020年02期 v.48;No.33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俊鑫;吴正环;黎振;王权;杜开辉;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丙烯酸树脂(AR)和粒径不同玻璃纤维/丙烯酸树脂(GF/AR)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比较了不同粒径的GF对AR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其热降解过程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表征了其微观形貌。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计算了AR和GF/AR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活化能,并运用Coats-Redfern法确定了AR和GF/AR复合材料对应的热降解反应机理函数。结果表明:AR和GF/AR复合材料呈现出相似的热分解阶段,GF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且与基体结合较好、分散较均匀;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获取了相应的活化能并确定了相应的机理函数。
2020年02期 v.48;No.334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7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李忠磊;郭晓然;朱亚坤;刘巧宾;
氧化石墨烯(GO)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层间距大,表面拥有丰富的官能团,可以很好地分散到聚合物中,但GO导电性差。研究对GO进行还原和表面修饰,以改善石墨烯和HDPE的相容性。采用熔融混炼法制备了HDPE/石墨烯复合材料,结合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微观结构测试,考察不同HDPE/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电阈值,分析影响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因素,进而得出较优化的制备工艺。研究发现石墨烯添加量为7.5%时,导电通路开始形成,当石墨烯含量达到7.5%时,拉伸强度提升22.14%,拉伸模量提升21.19%。
2020年02期 v.48;No.334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6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志鹏;孔美;梁文娟;李培军;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填充尼龙6(PA6)基复合材料,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采用不同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rami-Ozawa方程联用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体系的结晶行为。
2020年02期 v.48;No.334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7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荣源;刘欣;韩琳;张忠厚;闫春绵;
采用高能电子束辐照的方法在聚丙烯微孔膜的表面接枝丙烯酸锂,研究不同的辐照剂量对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接枝丙烯酸锂的接枝率的影响,并对辐照接枝后的聚丙烯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电子束辐照,聚丙烯微孔膜的表面能够成功地接枝上丙烯酸锂;表面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经辐照接枝丙烯酸锂后,聚丙烯微孔膜的表面水接触角减小,表面极性增加,表面亲水性得到提高;SEM观察结果表明,辐照后聚丙烯微孔膜的孔径减小;DSC测试结果表明:辐照后聚丙烯微孔膜的结晶峰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结晶能力得到提高,结晶更加完善。
2020年02期 v.48;No.334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1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瑾;陈占春;李开国;韩海川;孙亮;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石墨烯(GRA)与不同链长体系的聚乙烯(PE)复合材料(GRA/PE)模型,为了提高GRA与PE的相容性,在部分由氧化石墨烯与PE构成的复合材料体系中加入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官能团,使其成为功能化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f-GRA/PE),并对两种体系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结晶模拟,分析链长、官能团及温度对PE分子链在GRA二维表面结晶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GRA由于其特殊的二维表面,在范德华力相互作用下为PE分子链提供异相成核的位置,促进PE在其表面发生吸附-结晶;与相同链长GRA/PE体系相比,f-GRA与PE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强,相容性提高,二者界面距离减小,体系结晶度降低;随着温度增加,GRA/PE体系的结晶茎取向发生变化,结晶度提高。
2020年02期 v.48;No.334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8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于相慧;徐培琦;曲敏杰;王书唯;张勇杰;
添加不同用量的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双(叔丁过氧基)己烷(DTBPH)制备熔体流动速率(MFR)不同的聚丁烯(PB-1),与玻璃纤维(GF)熔融共混制备PB-1/GF复合材料。通过对PB-1/GF复合材料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的表征,探究了不同MFR的PB-1对GF的包覆效果。结果表明:低MFR的PB-1更能有效地包覆GF。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PB-1的MFR增加而大幅降低,而材料的冲击强度随PB-1的MFR增加变化不大。
2020年02期 v.48;No.334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水凝胶是亲水性高分子分散在水相环境中形成的"保水"材料,通常情况下,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柔韧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通过多种物理化学方法,可以增强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如柔韧性和黏弹性能,进而实现水凝胶在可穿戴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潜力。尽管目前有许多关于凝胶型力学传感器的报道,但是,一系列问题同时
2020年02期 v.48;No.334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近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国海油")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中海炼化")已与壳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以下称"壳牌")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开发建设世界级规模的聚碳酸酯装置。聚碳酸酯是一种工程塑料,具有透光性好、抗冲击强度高、热变形温度高、耐低温性好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
2020年02期 v.48;No.334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PETCore总裁StephenShort近日表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市场需要关注循环性的积极作用,而不是试图捍卫塑料。Short在布鲁塞尔举行的2020年PETCore年度会议开幕式上向300多名观众发表讲话时表示,现在是停止捍卫PET的时候了,因为"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斗"。相反,他说,该行业需要发挥其优势,并将重点放在证明PET可回
2020年02期 v.48;No.334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远东新世纪(FENC)用于收缩套筒标签的Top Green热收缩耐高温聚酯薄膜(PET)已被塑料回收协会(APR)认可,因为它满足了APR关于带标签和封口的透明PET制品的关键指导协议(PET-CG-02)的要求。这一声明是上周在纳什维尔举行的APR年会上宣布的。根据来自该公司合作伙伴Klear Plastic Ventures LLC(KPV)的George Pinter的说法,与PETG等替代聚酯材料
2020年02期 v.48;No.334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全球知名的大型一体化PA66产品系列生产商奥升德功能材料公司(Ascend)于日前宣布已签署协议,从D’Ottavio集团旗下收购POliblend和EssetiPlastGD两家公司。此次收购包括位于意大利Mozzate的制造工厂,EssetiPlastGD的母料产品和POliblend的工程塑料产品线,其中包括新料级别和再生级别的PA66、PA6、PBT和
2020年02期 v.48;No.334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近日,巴斯夫和Fabbri集团联合开发了一种用于新鲜食品包装的可堆肥保鲜膜。基于经认证的巴斯夫可堆肥ecovio材料,Fabbri集团开发出一款具有高透明度的拉伸膜NatureFresh。该产品可用于肉类、海鲜以及果蔬的人工或自动设备包装,还适用于工业拉伸包装。作为首款通过认证的可堆肥保鲜膜,Nature Fresh结合了良好的透气性、高透明度和出色的机械性能,可用于
2020年02期 v.48;No.334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2020年2月12日,阿博格(Arburg)正式与位于德国慕尼黑费尔德基尔兴(Feldkirchen)的德国Rep RapGmb H公司签署收购合同,收购了Hehl und Keinath这家大家族企业旗下的3D打印企业。德国Rep Rap成立于2010年,是地地道道的德国工业3D打印系统制造商,被阿博格收购之后,将以独立企业的形式继续营运。新的合作伙伴阿博格是德国的注塑机制造商,该公司也开发和供应增材制造系统,并将其作为其
2020年02期 v.48;No.334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中国。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很多的的行业都受到了影响。但在巨大的危机面前,却蕴藏着新的机遇。对于改性塑料行业而言,除了口罩、护目镜、消毒水、防护服等短期内激增的相关材料需求外,因宅经济而备受关注的健康类智能家居产品,有望迎来新一轮消费升级的发展机遇。
2020年02期 v.48;No.334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垃圾分类全覆盖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新版"限塑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国内塑料生产强调"自力更生",在可回收废物中分拣的废塑料回收比率料将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外废塑料进口缺口。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张一弛,或对
2020年02期 v.48;No.334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口罩、护目镜等医用防护物资紧缺,医用防护行业的企业紧急复工生产。同时护目镜制造对成型的密封性、一致性要求非常高,轻量化、抗冲击等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需要突破成形收缩、材料取向和装备稳定性等塑料注射成形难题。为助力医疗行业生产,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架构,推出全新一代护目镜智能
2020年02期 v.48;No.334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2020年2月20日,在平湖市行政服务中心,德国道默公司、浙江万丰上达涂复科技有限公司与平湖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牵手",共同签下总投资1 200万欧元的德国道默工程塑料项目。德国道默公司此次投资独山港的项目将采用租赁第三方厂房的方式进行,计划建成一座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工厂,主要研发生产尼龙6、尼龙6.6及高温尼龙(HTN)等相关改性工程塑料,以满足汽车、电子电
2020年02期 v.48;No.33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2020年2月18日,2020年苏州吴江区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签约仪式举行,43个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达到465亿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出席仪式并致辞,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项目的集中开工和签约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参与、支持苏州发展的企业家朋友们表示感谢,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
2020年02期 v.48;No.33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薄分离层复合离子传导膜,解决了离子传导膜领域"高选择性"与"高传导率"不可兼得的技术难题。该膜可大幅提升液流电池功率,降低电堆成本。离子传导膜是液流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膜的选择性越高,则电池库伦效率越高;膜的传导率越高,则电池电压效率越高;而库伦效率与电压效率共同影响电池的能量效率。
2020年02期 v.48;No.334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据外媒techspot报道,瑞士洛桑联邦学院(L'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简称EPFL)应用光子学设备实验室(LAPD)研究人员近期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3D打印方法,有望改变整个行业。传统的3D打印技术是增材制造的过程,即从打印标的物的底层开始逐层打印制造。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有时候也相当乏味,并且打印的分辨率或精度有时不够好。EPFL这项新技术基于层析成像原理。它从一桶透明液体(液态塑料或生物凝胶,取决于所需的产量)开始,将
2020年02期 v.48;No.334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近日,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Lucy Hughes发明的由有机鱼废弃物制成的生物可降解一次性塑料——Marina Tex在全球数千参赛作品中突出重围,最终获得2019年戴森设计大奖国际冠军的殊荣。Marina Tex是一次性塑料的生物可降解替代品,由有机鱼废弃物和取源于当地的红藻制成。它具有和塑料一样的外形和触感,相比石油加工制造而成的塑料具有更结实、更安全及可持续的特点。Marina Tex使用红藻结合从鱼废弃物中提取的蛋白质的独特配方,从而达到很高的连结强度和弹性。它在家即可降解,也就是说在4~6周内它就能在家用食物垃圾中分解,且不需要特定的垃圾管理基础设施来处理。Marina Tex的原材料源于水产捕捞业
2020年02期 v.48;No.334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满足中国以及亚太市场对尼龙6,6化学中间体不断增长的需求,英威达正在有序推进位于上海市化学工业区(SCIP)的年产40万吨的己二腈(ADN)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将超过人民币84亿(12亿美元)。2020年年1月,该项目已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EIA)和安全预评价(SA)。目前项目的详细设计和设备采购工作
2020年02期 v.48;No.334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蓓;靳杜娟;李亦然;
以环氧氯丙烷(ECH)作为羟丙基纤维素(HPC)和明胶(GEL)的交联剂,通过均相混合、交联、溶液浇铸、蒸发等工艺制备了一系列ECH交联的HPC/GEL复合膜(EHGF)。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对EHGF复合膜的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耐水性及拉伸断裂强度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交联作用存在于HPC和GEL组分之间,各组分间具有好的相容性;与HPC/GEL共混膜相比,EHGF复合膜显示了更均匀致密的断面形貌和更高的热稳定性,且ECH的交联作用显著提高了HPC/GEL复合膜的水接触角和断裂强度。
2020年02期 v.48;No.33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9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虎林;高志敏;翟梅;高晓莹;高原;
以廉价石墨(GR)为起始原料制备氧化石墨(GO),用KH-560(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GO表面进行改性,改性氧化石墨(m-GO)与环氧树脂E51发生交联固化。扫描电镜(SEM)及电阻率测试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无机/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石墨颗粒均匀分散于环氧树脂中,导电阈值低。掺杂量为1.0%~2.0%的m-GO/E51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在1010~1011Ω之间,达到空间聚合物抗介质带电的需求。该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很好的工程化应用前景。
2020年02期 v.48;No.334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1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亚飞;孙小杰;任月庆;孙苗苗;陈兰兰;
制备了不同交联剂含量的交联聚乙烯(XLPE)材料及滚塑制品,比较了交联母料不同稀释比例下所得材料的流变特性、交联行为,研究了交联剂含量对样品力学性能(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不同温度时的落锤冲击强度以及厚度梯度方向的晶体尺寸、结晶度以及交联度等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交联母料稀释比增大,交联反应略有延迟、交联反应程度降低,制品结晶度增加、缺口冲击强度降低、弯曲模量升高;交联母料稀释比在1:6~1:12时,测试温度25℃时样品落锤冲击强度均为25 J/mm以上,测试温度由25℃逐步下降至-40℃时,交联剂含量高的滚塑样品(M1-6)的落锤冲击强度可保持25 J/mm以上,稀释比例较大的滚塑样品出现韧性-脆性转变(-40℃落锤冲击为1 J/mm)。
2020年02期 v.48;No.334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2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建芳;崔永岩;廉涛;张鑫迪;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为交联剂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采用两步法制备硅烷交联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并添加适量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对产品进行改性。探究了温度、引发剂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对体系的接枝率、交联度、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110~130℃范围内提高温度,可使凝胶率、维卡软化温度、拉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断裂伸长率降低;增加BPO的用量可以使凝胶率、维卡软化温度升高,断裂伸长率减小,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增加硅烷的用量可以使凝胶率、维卡软化温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升高。
2020年02期 v.48;No.33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颖;高叶玲;张振清;温彩霞;高俊;
以猪皮胶原为原料,研究了明胶凝胶化的机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胶凝过程中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反应温度对交联反应的影响,探究胶原明胶化过程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研究物理凝胶、化学凝胶、混合凝胶的方式,观察在凝胶状态化学网络的储能剪切模量与三螺旋构象中明胶残基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明胶凝胶过程中的光学、力学、交联密度影响等因素,对三种不同的凝胶方式进行总结,从反应动力学、凝胶影响因素等角度分析其三螺旋结构的变化异同。
2020年02期 v.48;No.33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4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克良;张宇龙;曾光明;
针对具有滞后特性的电缆绝缘挤出机,设计了一种基于Sherman Morrison和Sarsa(λ)的预测型强化学习控制器SM-Sarsa(λ)控制挤出直径。该控制器主要包含两个过程,一是以Sarsa(λ)为核心的决策过程,另一个是以Sherman Morrison为关键技术的拟合过程。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决策过程可以为拟合过程提供样本数据得到预测模型,以便跟踪系统的传递函数,另一方面预测-学习过程通过拟合模型为决策-学习过程提供预测值,以便在等效无滞后的条件下进行实时控制。将SM-Sarsa(λ)与传统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M-Sarsa(λ)在牺牲一定训练时间的代价下,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控制器。采用该控制器的电缆绝缘挤出机,响应速度和收敛速度更快、超调量小,控制精度大幅度提高。
2020年02期 v.48;No.334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蒋妍;
聚氯乙烯(PVC)汽提过程最显著的特点为具有非线性和时变性,属于复杂的非线性工业控制过程,而支持向量机对于非线性系统控制过程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研究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PVC)汽提过程的温度预测模型,将统计学习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理论应用到PVC生产过程中,对汽提塔温度进行建模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建模方法有效。
2020年02期 v.48;No.334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兴莉;韩曦;申淑杰;
为了优化注塑成型工艺,研究了注塑成型的数学模型,以及产生翘曲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Moldflow软件对薄壁件塑料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宽浇口平板进行了仿真实验,并采用了无定型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ABS+PC)对其进行注射、保压、冷却等流程模拟,选定了保压压力、熔体温度、冷却时间、模具温度、注射时间、保压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并通过方差比较的方法对这些工艺参数进行了评价,最终确定了注塑成型的优化方案。通过实验得出了ABS+PC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有效降低薄壳制件的翘曲量并优化了其制品性能。
2020年02期 v.48;No.33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4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吕燕;赖旭芝;蔡葵;
注射机的料筒温度是决定塑料成品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基于一个假设,即存在一个稳定的实主导极点,并且这个极点的阶数超过所设计的PID控制器的可调整参数的数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主导极点方法的PID控制器,研究了注射机料筒温度的一阶积分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利用Matlab求解特征方程对s的各阶导数组成的联立方程组,得到主极点和PID控制器的可调参数。在注射机注射速度系统的一阶积分时滞系统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追踪性能和调节性能,并且鲁棒性良好,能够满足注塑机料筒温度控制的需求。
2020年02期 v.48;No.334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华金;唐西西;杨娟;
以计算机面板两种流动方案分析为例,简要介绍了Moldflow的作用,分析了塑件的成型工艺、成型条件及浇注系统设置方案,采用Moldflow软件对塑件成型的两种Moldflow流动方案进行变形与熔接痕等分析,根据填充时间、压力、流体前沿温度、体积收缩率、熔接痕、困气位置等分析结果,得到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展现了Moldflow技术在浇注系统设计和注塑模具开发过程中所起到的突出作用及应用要点,对同类塑件的注塑成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2020年02期 v.48;No.334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6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卢松涛;王培安;
以塑料盖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最优成型方案,预测塑件成型后的翘曲变形程度以提高塑件质量。初步提出两种注塑工艺方案加工塑料盖,使用Moldflow软件对两种方案注塑过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对产生翘曲缺陷的原因进行研究;利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以减小翘曲变形程度作为优化目标,优化工艺参数。模拟结果表明:方案二为最优方案,且翘曲变形主要是由收缩不均匀以及取向不均匀而造成的,翘曲变形程度最小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熔体温度250℃、模具温度60℃、保压时间12 s、冷却时间12 s、填充时间0.9 s,优化后比优化前翘曲变形程度降低9.4%左右,熔料熔接和材料性能也有所改善,塑料盖整体质量提高。实验可有效地缩短塑料盖的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塑料盖的研发成功率。
2020年02期 v.48;No.334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8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春文;
以某汽车塑件为例,针对其结构及分型复杂、注塑难等问题,基于DOE实验和CAE分析对其注塑所需工艺参数进行了仿真和优化。通过浇口位置和数量的优化,获得了理想的浇口设置;通过浇注系统的优化及成型窗口分析,获得了合理的流动分析工艺参数;对流动分析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找出了产品注塑存在的潜在缺陷问题,经进一步对针阀控制进行寻优,解决了熔接线过长过多、充填不平衡、气孔较多等问题;通过翘曲和冷却分析的优化,最终获得了产品注塑成型所需的合理工艺参数,设计了一副结构合理的注塑模具,提高了模具生产效率。
2020年02期 v.48;No.334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3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肖雄;胡爽;董玲玲;
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聚焦磷酸哌嗪(PAPP)。将其应用到聚丙烯中,探究了PAPP对PP材料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燃烧性能测试显示,随着PAPP添加量的增加,PP/PAPP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逐渐上升,PP/PAPP30复合材料达到V-0级。热失重测试(TG)显示,在高温区,PP/PAPP复合材料在N2和空气下均表现出较好热稳定性能。扫描电镜测试(SEM)显示,随着PAPP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燃烧后炭层的致密程度显著上升,可以有效地抑制热量和氧气的传输。能谱分析(EDS)显示,复合材料燃烧后炭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PAPP分解出的含P类物质促进所致。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显示,随着PAPP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力学性能测试表明,PAPP对材料断裂伸长率的影响更为明显。
2020年02期 v.48;No.334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8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隋永波;
运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模拟了PP/PA66共混体系,分析相容剂的添加量对共混体系性能参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加入相容剂将会增大共混体系的接触面积,引起界面结合力的进一步提高。当相容剂含量较低时可以对PP与PA66起到阻隔作用,引起接触面积的减小,并获得更大的界面厚度,由此提高界面的黏结作用力,使体系的相容性获得明显改善。加入少量PP-b-PA66便能够降低界面张力,使混合物达到更优的相容性,而当相容剂含量过高时则会提高界面张力,导致反相容的效果。随着PP-b-PA66加入量的增加,PP10与PA6610形成了更大的密度曲线峰,界面处发生了聚集。
2020年02期 v.48;No.334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小亮;田曼丽;谷香玉;
采用生物高聚物(壳聚糖薄膜)通过化学吸附将催化剂金属(Pd)固定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基体上,实现了一种低成本、环保的ABS塑料表面活化新工艺。对预处理后的ABS薄膜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解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化学吸附法相比传统的物理吸附法,提高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获得了致密且连续的Cu-P铜层结构。
2020年02期 v.48;No.334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璐;
主要介绍了3D打印用光敏树脂的研究进展,包括为提高打印件性能而进行的光敏树脂的改性的研究现状,以及光敏树脂的电学、热学、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功能化研究,最后对3D打印光敏树脂的发展做出总结及展望。
2020年02期 v.48;No.334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2K] [下载次数:18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艳敏;郭国哲;齐慧丽;
针对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声学特性,对近年此类材料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以增强材料种类为区分,重点综述了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天然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和无机填料聚丙烯复合材料吸隔声性能的相关研究,归纳了目前所报道的吸声材料的相关机理,总结了影响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材料对不同频率噪声源的应用效果。
2020年02期 v.48;No.334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4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应海源;张群杰;蔡华伟;
聚丙烯(PP)作为塑料三大原料之一,其无毒无味且物理性均优于其他同类产品。在常温时,聚丙烯可用作耐腐蚀零件;而在110℃时,则可用作绝缘零件。基于其应用广泛性,不同等级PP制品所用的成型工艺各不相同,对聚丙烯注射成型及挤出成型的工艺进行了探究。
2020年02期 v.48;No.334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9K] [下载次数:1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森;
塑料作为高分子聚合物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包装材料。生物塑料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已经逐渐从实验研究走向市场应用。论述了生物塑料的概念与研究现状,介绍了生物塑料的种类和优势,分析了生物塑料行业的市场现状。
2020年02期 v.48;No.334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4K] [下载次数:1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园媛;
介绍了目前建筑工程中塑料管材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对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塑料管材的性能特点及安装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建筑工程选用塑料管材的一般原则进行了总结,并对塑料管材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及重点进行了探讨。
2020年02期 v.48;No.334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沈睿;褚忠;王武;景晓伟;季雯;
近年来,汽车产业出现了"以塑代钢"的轻量化趋势,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塑料材料在汽车配件设计中应用广泛,能够有效地节省汽车研发周期,削减成本。概述了3D打印塑料材料的现状,包括其种类、形态及改进技术,及其对于汽车配件设计的影响;介绍了3D打印塑料材料在汽车配件设计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汽车配件设计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2020年02期 v.48;No.334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