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威;韦振毅;
用原位生成法制备了氧化锌-玻璃纤维(ZnO-GF)复合物,并通过熔融共混得到聚丙烯(PP)/ZnO-GF复合材料。考察了ZnO-GF复合物对PP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原位生成法可使ZnO在GF表面大量生成,并结合紧密;ZnO-GF复合物可在PP基体中均匀分散,PP/ZnO-GF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降低;加入15份ZnO-GF可使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33%、24%、23%,同时复合材料的抗紫外老化性能明显提高。
2018年11期 v.46;No.319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2 ] - 王双双;沈惠玲;
在聚氨酯(PU)中添加壳聚糖(CS)微粉,通过湿法成膜的方法制备了PU/CS共混膜。采用成膜动力学测试仪测试PU/CS共混膜的成膜速率,研究了CS用量对成膜动力学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对PU/CS共混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S用量对PU水通量、孔隙率和吸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S可显著提高PU的成膜速率,使其膜孔数量增加、孔径变大。当CS用量为1.5%时,成膜动力学斜率值由10.98增加到17.50;水通量由1.75 L/(m~2·h)增加到9 L/(m~2·h);透气度由1.045 L/(cm~2·min)增加到2.720 L/(cm~2·min);孔隙率由35.98%增加到54.35%;吸湿率由33.3%增加到58.4%;接触角由77.1°减小到71.3°,此时PU/CS共混膜的综合性能最好。
2018年11期 v.46;No.31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陈子涵;皮昊书;彭云舜;李喆;宋书生;徐曼;
将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Mg(OH)_2高填充复合材料进行常规热老化,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老化前后的断面形貌,并对老化后试样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剂、增容剂强化了EVA与填料之间的作用,阻燃增效剂具有软化界面、抑制热胀冷缩中界面裂纹形成的作用,三者合理配合,能调控界面,有效抑制复合体系在热老化过程中的界面劣化,提高其耐热老化性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能够全面概括材料整体性能的变化趋势,但对于某个单一成分引起的变化需用其他方法进行研究。
2018年11期 v.46;No.319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2 ] - 李静;郑华升;
采用升温和降温实验考察了碳纤维双向织物增强塑料的电阻对温度的敏感性,并提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温度自传感方法。结果表明:当温度恒定时,碳纤维双向织物增强塑料具有稳定的伏安特性;在10~70℃范围内,材料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即表现出NTC效应,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灵敏度分别为-6.62×10~(-4)/℃和-6.65×10~(-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其温敏效应主要由电阻率变化引起,尺寸变化的贡献很小。碳纤维双向织物增强塑料的温敏响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和回复性,升温和降温中的非线性误差分别为±4.82%和±3.65%,迟滞误差为±4.55%。
2018年11期 v.46;No.319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7 ] - 徐志伟;陆桂来;李若谷;孙广辉;余于仿;
采用连续拉挤成型工艺制备了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带/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耐高温强度和盐雾老化对外观、微观组织、质量及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长期高温环境下,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较为稳定,保持率达到95%;盐雾老化对复合材料质量和强度的影响趋势类似,老化240 h后其性能趋于稳定,老化600 h时材料的质量和拉伸强度的变化率分别为5.21×10~(-2)%和5.52%。
2018年11期 v.46;No.319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3 ] - 段家现;
以翘曲、体积收缩、缩痕为优化目标,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时间、保压压力等6个参数为工艺变量,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逻辑推理对注塑工艺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计算了每个优化目标与参考目标的关联系数,通过隶属函数、模糊规则、逻辑推理、去模糊化等将灰色关联系数转换为灰色模糊推理值,然后进行均值分析,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A_2B_2C_5D_3E_5F_4。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翘曲0.415 3 mm、体积收缩率8.421%、缩痕0.021 6 mm,符合翘曲变形越小越好、体积收缩目标为10%、缩痕目标值为0.025 0 mm的多目标要求。
2018年11期 v.46;No.319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7 ] - 生力军;
通过对某汽车音响塑件模具进行工艺方案设计,采用Moldflow软件对正交试验中各工艺方案组合进行模流分析,获得体积收缩率、充填时间、总翘曲量等目标函数值。将获得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使BP神经网络预测值与Moldflow模拟值之间的吻合程度提高,即欲提高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可以通过样本训练的多输入和多输出来实现。同时采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预测最优工艺参数,从而获得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注射速率45 cm~3/s,模具温度57℃,保压压力121 MPa,保压时间17 s。通过试模,获得合格的汽车音响塑件模具。
2018年11期 v.46;No.31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0 ]
<正>柏斯托公司(Perstorp)将从2019年起扩大其非邻苯二甲酸酯聚酯增塑剂Pevalen的生产能力。为此,该公司与意大利Alcoplast Srl公司签订了长期生产协议。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使目前的产能提高了一倍以上,每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并且由于规模经济而提高了装置指标。
2018年11期 v.46;No.31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正>德国汉高是全球第一个将回收塑料整合到塑料链的公司,汉高集团于一年前与当地企业、银行合作。在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的海地,当地人收集塑料废物,并在收集中心将用货币、货物或服务运送收集的塑料废料整合回塑料价值链。汉高首次主动在其包装中使用这种社会塑料。汉高和塑料银行今年共同在海地开设了三个塑料收集中心。回收的废塑料被分类、加工,然后用作社会塑
2018年11期 v.46;No.31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正>科思创公司目前已成功开发基于CO_2技术的新型聚醚碳酸多元醇——该公司正以cardyon品牌在市场上推广这项技术——如今又向前迈进一步,推出了一系列采用这种技术的新型热塑性聚氨酯(TPU)。这家德国化学公司称,Desmopan 37385A是含有CO_2基聚醚碳酸多元醇的一系列新型TPU的第一个代表。由于cardyon的CO_2含量高达20%,新型TPU材料比传统材料的碳足迹更低。Desmopan 37385A的邵氏硬
2018年11期 v.46;No.319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正>在全球范围内,吹塑塑料瓶市场预计2018~2022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根据Technavio 9月份发布的报告,推动市场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越来越多的人采用PET作为包装解决方案。PET在全球范围内被用于饮料、食品、香水和喷雾剂、化妆品、食品、药品等产品的包装。2017年,罗马尼亚50%左右的啤酒瓶都用PET制作,因为该国消费者
2018年11期 v.46;No.319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正>包装饮料需求的增长是影响吹塑塑料瓶市场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城市化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改变的推动,预计全球包装饮料消费的年复合增长率接近5%。包装饮料行业的发展促使饮料包装公司使用PET、PS、PP等来包装产品。饮料行业对硬质塑料包装的需求也在增加。硬质
2018年11期 v.46;No.319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正>近日,茂名石化在该公司线型聚乙烯装置首次成功生产约400吨人造草专用料PE-LT272。据悉,在国家对教育、体育健身场所不断大力投入的政策下,国内聚乙烯人造草市场规模正以较快的速度逐年递增。目前,国内暂无企业生产人造草专用聚乙烯产品,下游人造草皮生产厂家通常采用共混料拉丝的方式进行生产。该公司人造
2018年11期 v.46;No.319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正>奥美凯扩大其用于医疗领域的预着色工程塑料ColorRx~?产品系列的供应,新增PC/ABS合金料和PC/聚酯合金料两种产品。其中,ColorR x~?PA-2000RX、PC/ABS合金料、ColorR x?PCT1000FRRX、PC/聚酯合金料已通过第三方测试,符合ISO 10993生物相容性标准,且经UL阻燃等级测试确定为自熄性材料,材料点燃后会自行熄灭。与标准PC/聚酯合金料相比,该PC/聚酯合金料具有更高的耐化学性。奥美凯改性工程塑料为生物相容性和耐化学性提
2018年11期 v.46;No.319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正>据Ceresana的一项调研显示,2017年全球大约使用470万吨热塑性弹性体(TPE)。TPE的生产主要集中于亚洲,比例超过56%,其次是北美地区,第三大区域为西欧。TPE的需求来源于主要经济大国。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的需求总和占全球需求的三分之二。由于TPE特有的功能性广、且易于加工的优势,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例如汽车的织物涂层、密封件
2018年11期 v.46;No.319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正>富士颜料有限公司的集团公司——绿色科学联盟有限公司(日本川西市)近日宣布创建了将纳米纤维素与各种热塑性塑料混合的制造工艺。纳米纤维素来源于树木、植物和废弃木材等自然生物质资源,因此可回收和生物降解。其热膨胀系数低,可与玻璃纤维相媲美,但弹性模量高于玻璃纤维,是一种坚硬、坚固的材料。该材料显示了汽车、航空、建筑
2018年11期 v.46;No.319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正>最近公布的结果再次证实双酚A在塑料消费品中是安全的。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心研究成果来自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NTP),是为期多年的深度研究项目的最后一部分,其结果强烈支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最近发布的声明——双酚A在非常低的曝露水平下对人体是安全的。"美国化学理事会PC/BPA全球组Steven G.Hentges博士评论道,"这项研究的范围和规模
2018年11期 v.46;No.319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正>近日,天津石化烯烃部自主研发的200吨聚乙烯LF1815新产品试产成功,所有参数指标均符合目标要求。此产品的诞生,标志着该部成为国内第一个生产该性能产品的厂家,有望打破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LF1815新产品以顶替国内进口的北欧化工产三元共聚产品为目的。产品主要特点是强度和透明度高、加工性能
2018年11期 v.46;No.319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正>近日,茂名石化在全密度装置成功试产出用于芯层或电晕层的流延聚乙烯(CPE)薄膜新产品PE-LF274PB和热封层流延聚乙烯薄膜新产品PE-LF274PC。据悉,此次试产成功,丰富了茂名石化线型聚乙烯产品种类,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创效空间。
2018年11期 v.46;No.31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正>近日,罗杰斯公司推出DeWAL~?DW402UV与DW405BNCUV两款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薄膜材料。该材料采用改良配方,可以抵抗直射阳光和其他形式的紫外线,在结合UHMWPE强韧性质的同时,还能在室外紫外线照射下保持特有的稳定性。通常UHMWPE产品并不会在紫外线下保持稳定性质。事实上,大部分产品若长期暴露在太阳光和其他紫外
2018年11期 v.46;No.319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正>废弃泡沫塑料密度低、体积大,往往进不了可回收物垃圾桶,最终只有焚烧这一条出路。然而在上海市奉贤区,废弃泡沫塑料正变得"宝贝"起来。社区居民眼中这种不值钱的垃圾,经过分拣、造粒、加工,竟摇身一变,成了国外市场供不应求的装饰用品和工艺品,"身价"最高逼近2万元/吨,足足增长了十几倍。
2018年11期 v.46;No.319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正>近日,茂名石化在化工分部全密度装置上用流延法成功试产出柔性聚乙烯包装薄膜PE-LF234PB合格料565吨,增效超10万元。据悉,聚乙烯薄膜的传统加工方法主要有吹塑和流延两种工艺,流延聚乙烯(CPE)包装薄膜具有透明性好、光泽度高、热封温度低、柔性好、耐寒抗冷冻,可以在极寒的环境中使用,且外观远胜于吹塑聚乙烯(IPE)薄膜,市场
2018年11期 v.46;No.319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正>近日,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之一——高光泽抗冲聚丙烯在镇海炼化成功试生产。高光泽抗冲聚丙烯主要用于注塑成型,可用作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外壳和汽车内饰部件、玩具等产品的原料,特点是光泽度非常高,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美观度。镇海炼化与北化院密切合作,通过深入研究聚丙烯产品的微观结构及性能,攻克提升抗冲聚丙烯光泽度的关键技术难题,采用氢调法生产高光泽聚丙烯。该产品的粉料和
2018年11期 v.46;No.319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正>聚酰亚胺(PI)是一类分子链中含有环状酰亚胺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分为均苯型PI、可溶性PI、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亚胺(PEI)。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PI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分离膜、激光等领域。鉴于其优异的性能,又被称为是"解决问题的能手",人们普遍认为"没有PI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PI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低温、高强高模、高抗蠕变、高尺寸稳定、低热膨胀系数、高电绝缘、低介电常数
2018年11期 v.46;No.319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正>由医学聚合物公司DiFusion(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开发的微孔亲水聚醚醚酮(PEEK)材料近日被整形外科医生评为2018年十大脊柱材料之一。ZFUZE PEEK复合材料获得认可是因为它支持骨科植入物的生长,同时保留了传统PEEK的力学性能和成像能力。ZFUZE是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可用于注塑、3D打印或机械加工,目前正在扩大规模,于2019年初投入商用。虽然多孔金属和多孔金属涂层PEEK植入物已经
2018年11期 v.46;No.319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正>PolyOne公司近日宣布在其位于印度浦那的工厂开设一条最新、最先进的热塑性弹性体(TPE)生产线。此外,该公司还开设了一个新的技术中心,将为现有及新型研发活动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这条高度自动化的专用TPE生产线是印度首个此类生产线,旨在专门生产GLS?TPEs,以保持最高水平的材料质量。该生产线的开设还扩展了PolyOne材料配方的全球足迹。
2018年11期 v.46;No.319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高金钰;赵赫;张求学;邓云娇;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核壳型增韧改性剂ACR并用于聚乳酸(PLA)的增韧。利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ACR粒子的核壳比、粒径、用量以及交联剂用量对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增韧PL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CR核壳比75/25,粒径约185.0 nm,用量20%,交联剂用量0.5%。此时PLA/ACR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为29.128 kJ/m~2,约为纯PLA的11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ACR用量和核壳比是影响增韧效果的主要因素。
2018年11期 v.46;No.319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6 ] - 葛锋;王雪梅;冉祥海;
系统研究了降温速率对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Tr FE))相转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Tr FE)的DSC降温曲线上存在结晶峰及居里相转变峰。居里相转变过程为一阶相变,包含两个过程:(1)高温居里相转变,具有较少旁氏构象缺陷结构的极性低温相(LT)向非极性高温相(HT)转变;(2)低温居里相转变,长程全反式构象被无规旁氏构象打乱的冷却相(CL)向HT转变。随着降温速率的提高,HT-to-CL和HT-to-LT的转变温度降低,但转变焓值及HT-to-CL与HT-to-LT转变焓的比值均增大,说明降温速率越快越有利于极性相,尤其是CL相的形成。在随后的升温过程中,CL-to-HT的转变温度随着降温速率的提高而升高,而LT-toHT的相转变温度几乎不变,说明在降温过程中形成CL相的规整度随降温速率的提高而增大。而HT相的熔融温度及熔融焓随降温速率的提高而减小,说明样品在降温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结晶,且结晶尺寸减小。由此可以得出,快速降温不利于非极性相HT的形成,但有利于极性相(CL、LT),尤其是CL相的形成。
2018年11期 v.46;No.31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9 ] - 邹翠;李超;刘明哲;邹晓轩;戴文利;敬波;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茂金属聚乙烯(mPE)两种增容剂改性的聚酰胺6(PA6)/凹凸棒(AT)/玻璃纤维(GF)共混物,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共混物吸水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共混物的冲击断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相容剂mPE的效果优于PP-g-MAH。加入3%的mPE,复合材料在25℃水中浸泡170 h后,其吸水率比纯PA6降低了40%;40℃水中浸泡170 h后,其吸水率降低了33%;拉伸强度比纯PA6提高了36.8%,弯曲强度提高了51.7%。
2018年11期 v.46;No.319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0 ] - 李彬;顾海;曹强国;姜杰;
为了提高光固化成型技术(SLA)的成型精度,以薄板件的翘曲变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SLA成型过程中的变形机理,从表面形貌、尺寸精度和变形量等角度分析了SLA对薄板件表面成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薄板件最大变形发生在边界区域,靠近基座部分与薄板下表面处产生台阶,Z方向尺寸大于理论值,X、Y方向尺寸及薄板上表面与侧面的夹角小于理论值。
2018年11期 v.46;No.31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9 ]
- 马洁清;陶艳侠;徐坚琪;马燕飞;赵凯;郑春翠;
为了研究聚碳酸酯饮用水桶中化学物质的迁移情况,对从不同生产企业抽取的30个饮用水桶模拟水基浸泡液的总迁移量和游离酚进行了3次迁移试验。结果表明:第一次总迁移量最大,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总迁移量逐渐减少,且趋于平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桶中的游离酚含量,在波长460 nm处,苯酚水溶液在0~20μ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2018年11期 v.46;No.319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5 ] - 杨娟;薄海波;王作栋;吉生军;王静莹;
采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塑胶跑道面层的热失重规律,并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仪(PY-GC/MS)分析了3个温度段下的裂解产物。结果表明:塑胶跑道的裂解主要发生在150~550℃之间,其中320~420℃失重率最高,裂解产物的种类也最多,包括醚链断裂形成的烃类、醛、酮、醇、呋喃等小分子化合物,软段和硬段断裂产生的饱和烷基端基、不饱和烷基端基、羟基端基和环氧化合物等,分子链端断裂形成的苯基异氰酸酯;150~320℃下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脂肪烃、芳香胺和含氧、氮、氯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分别占10.15%、28.56%和22.12%;320~420℃下共鉴定出91种化合物,醛、酮类和含氧、氮、氯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分别占30.46%和21.88%;420~600℃下共鉴定出73种化合物,芳香烃、芳香胺和含氧、氮、氯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分别占22.24%、30.58%和22.95%;320~420℃和420~600℃产生的4,4'-亚甲基双苯胺较多。
2018年11期 v.46;No.319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6 ] - 谢永萍;徐蕾;廖惠媚;陈意光;赖红霞;赖红娟;
通过研究食品接触材料(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成型品样本的4种食品模拟物(水、3%乙酸、10%乙醇、葵花籽油)中苯乙烯单体的迁移情况,并进行风险分析,初步确定食品接触材料成型品中苯乙烯单体迁移的风险等级。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模拟物中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并计算苯乙烯单体的日累计暴露量,结合专家评估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苯乙烯单体在水、3%乙酸、10%乙醇、葵花籽油4种食品模拟物中均有迁移,在葵花籽油食品模拟物中苯乙烯单体迁移量较高,其次是水、10%乙醇、3%乙酸;所采集样本中苯乙烯单体日累计暴露量小于0.01 mg/(d·kg),且低于JECFA规定的苯乙烯安全摄入量。结合专家评估结果,最终确定食品接触材料成型品中的苯乙烯单体迁移风险等级为L级(低风险)。
2018年11期 v.46;No.319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2 ]